雙十一莫拆了“籬笆”又留“牆”

“史上最長雙十一”拉開帷幕。除大促時間比往年提前10天外,今年雙十一最大的亮點,當屬不同平臺支付與物流的互聯互通。消費者在淘寶、天貓下單,可以直接選擇微信支付,商品可能最終由京東物流小哥派送到家。各大平臺握手言和拆“籬笆”,爲剁手黨雙十一期間肆意“買買買”,行了方便;但不少消費者還是擔心,沒有了渠道壁壘,是否意味着與物美價廉之間的一堵堵“牆”也拆除了?

以往,電商平臺幹了不少以鄰爲壑的事兒,難爲了消費者,也絆住了平臺自身的發展腳步。雙十一期間,購物環節上的任何“小磕絆”,都可能將消費者絆倒在“手慢無”的路上。平臺之間競爭、倒逼用戶站隊,同時也將部分用戶推向對家,平臺收益必然會受到影響。因而,平臺聯手拆除支付、物流領域的“籬笆”,不僅能夠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也爲自身增加營收、收穫好評,鋪平進路。

在爲平臺互聯互通點讚的同時,消費者仍爲一堵堵牆而不快。據報道,今年雙十一,各大平臺的促銷活動規則依舊複雜。預售價、券後價、“定金加尾款”等價目五花八門,蓋房子、養寵物、打擂臺等任務頻頻上新,購物券、店鋪券、消費券等補貼花樣百出,讓人眼花繚亂、思路混亂。此外,有些商家“假優惠”的老毛病沒改。不少直播間推出“定金紅包”,聲稱能優惠,可消費者用了紅包後,花的錢反而更多;部分商家先漲價後降價,喊着“最低價格”,賺的卻是“最高利潤”……消費者苦尋攻略秘籍、絞盡腦汁計算“奧數”,到頭來也沒有省下仨瓜倆棗。

各大平臺“冰釋前嫌”,象徵着過去非此即彼的惡意競爭勢頭扭轉。但競爭局面依舊,各大平臺拉長大促時間、搶跑預售日期,就爲多分一杯羹。但平臺應該清楚,新賽道誰是勝利者,裁判權掌握在消費者手中,搶跑、變道、亂跑甚至干擾對手都會被亮黃牌。比如雙十一預售還未開始,有的平臺便造聲勢、卷玩法、派紅包,把消費者的期待值拉滿,到打折的時候卻虛晃一槍,消費者怎會不失望?

遙想雙十一剛出現的時候,付款只支持銀行卡、手機下單尚未流行,消費者面臨的技術“磕絆”更大,消費熱情卻更足。原因很簡單,當時雙十一沒那麼多彎彎繞繞,價格打折就是基本的規則,爲消費者省下真金白銀就是最大的賣點。時至今日,技術手段和物流服務更新換代,促銷方式卻越來越讓消費者頭痛。平臺若想創造“一路高歌”的消費神話,返璞歸真纔是正理。畢竟,只有不玩套路的價格直降,才能打動更多消費者的心,才能實現雙十一的口碑長紅。

最是套路留不住,向來實惠得人心。拆除平臺間支付、物流的“籬笆”固然重要,但刪繁就簡、直接讓利,拆除消費者與物美價廉之間的“牆”,更爲關鍵。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