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寶單親媽罹乳癌三期 醫院全方位支持成她最強後盾

國民健康署今年補助7家醫院發展「以癌友家庭爲中心」的照護模式,收案對象爲罹癌1年內個案家庭,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及功能性支持。(王家瑜攝)

一名43歲單親媽媽被診斷出乳癌第三期,不僅面對治療讓她緊張焦慮,也擔心工作中斷造成經濟壓力,以及治療過程中孩子無人照顧等問題。國民健康署今年補助7家醫院發展「以癌友家庭爲中心」的照護模式,收案對象爲罹癌1年內個案家庭,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及功能性支持。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國內癌症患者五年存活率從2005到2009年的50.2%,提升到2017到2021年的62.1%,大幅提升12%,癌症逐漸慢性病化,需要照顧的人數也持續增加,後續照護如何更完善,希望建立以家庭爲中心的照護模式,從醫院端出發,幫助癌友迴歸社會和經濟體系。

國健署今年補助7家醫院發展「以癌友家庭爲中心」的照護模式,以醫療機構爲中心,連結社區資源評估及輔導模式,目前以罹癌1年內個案家庭爲收案目標。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指出,過去總覺得罹癌就是生命走到盡頭,但醫療進步下,癌症未必是不治之症。國內每年約有12.1萬人新發生癌症,針對初診斷的癌友,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參與試辦的羅東博愛醫院社工課長黃子明分享,一名43歲女性是育有一對雙胞胎的單親媽媽,診斷爲三陰性乳癌第三期,評估發現她對於治療有些擔心、緊張,也擔心工作中斷影響經濟,因此安排社工師到家裡訪視。

除了照顧患者的心理層面,社工師也發現小孩有語言發展狀況,因此也安排再度家訪,做早療初步評估。另外患者平時需扶養2子,加上治療費用有不小的壓力,因此醫院團隊也連結民間團體協助,除了定期訪視之外,如果有媽媽要到醫院治療時,會由鄰里親友照護小孩。

同樣參與試辦的成大醫院,以兒童癌症病人爲收案對象。成大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顏家瑞說,兒童癌症照護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在初診斷的家庭會議上,由醫師解釋病情,之後團隊會對家庭成員做整體性評估,協助全方位規劃病童罹癌後生活。

顏家瑞說,兒癌家庭需求以症狀控制爲主,其次是對於返回學校的擔憂,因此醫療團隊除了提供照護外,也會在孩子回到學校或社區時,協助連結衛生局、學校以及民間資源的協助。對於病童本人而言,可能對於病情不瞭解而抗拒治療,或對於治療副作用感到焦慮,因此心理支持也是重要一環。

馬偕醫院一般精神暨身心科醫師方俊凱說,抗癌不是一個人的事,需要全家參與,但這有相當的困難性。他曾遇過一名他院轉診的卵巢癌患者,第一年治療效果不錯,雖然壓力很大但撐過了,沒想到治療完不到3個月又發現陰影,讓她大受打擊試圖輕生,後來和家人一起參與支持團體,還會主動向其他癌友分享自己的經驗,儘管面臨癌症復發,現在她有足夠的能量面對。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1925或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