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運接近尾聲 國際航班量仍未完全修復

本報記者 莊靈輝 盧志坤 北京報道

隨着出行需求逐步釋放,今年民航暑運客運量屢創新高,但國際航班量仍在修復中。

根據飛常準發佈的最新數據,截至8月18日,今年全國累計執行國內客運航班303.94萬班次,同比增長6%,較2019年同期增長11%;累計執行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班43.76萬班次,同比增長122%,較2019年同期下降29%。

多位受訪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暑運高峰下,國際航班量及客運量修復提速。但各目的地的復甦情況有所分化,新加坡、阿聯酋、英國等目的地客運航班量基本已恢復或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北美客運航班量則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約兩成。

“中國對部分國家旅客實施的免籤政策有望加速國際航空旅行的復甦,尤其是入境旅遊。”惠譽評級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及項目融資董事汪湛表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國際航線客運量環比增長10.1%,達到1560萬人次,約爲2019年同期的85.5%。

國際航班量仍在修復

儘管有極端天氣在內的因素影響,今年暑運市場客運量及航班量還是出現較明顯增長。

“由於極端天氣影響了旅客出行,今年4月中國民航客運量表現疲軟,但由於消費者利用第二季度的三個公共假期在國內外度假,休閒旅遊需求旺盛,部分抵消了這一影響。”汪湛指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航空客運總量爲1.735億人次,環比下降2.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暑運國際航班客運量及航班量在加速修復,但各目的地的復甦情況並不均衡,北美航線仍滯後。

飛常準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中國內地往返新加坡、英國、阿聯酋等地的客運航班量已超過2019年同期,往返日本、韓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地的客運航班量也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七成以上;但往返加拿大的客運航班量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約一成,往返美國的也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約兩成。

從整體來看,截至8月18日,今年全國累計執行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班43.76萬班次,同比增長122%,較2019年同期下降29%。不過,這一降幅較今年7月下旬已有所收窄。截至7月21日,全國累計執行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班37.75萬班次,同比增長137%,較2019年同期下降30%。

同時從單月情況來看,暑運首月即今年7月份,國際及地區航線實際執行客運航班量6.5萬班次,同比2023年增長61%,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6%。其中,7月27日國際及地區單日客運航班量達最高值,爲2196班次。

國內航班競爭加劇

國內方面,民航航班量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

飛常準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今年全國累計執行國內客運航班303.94萬班次,同比增長6%,較2019年同期增長11%。

修復雖超國際航班情況,但國內民航市場競爭也在加劇。

“國內市場日益細分,其中以休閒旅遊佔主導。”汪湛認爲,今年下沉市場及目的地的多元化推動了國內休閒旅遊的增長,但由於預算削減,商務旅行依然低迷。同時極端天氣導致航班延誤,疊加機票價格波動較大,促使部分乘客轉乘高鐵,尤其是短途線路。

從飛機利用率來看,近年來國內飛機利用率基本穩定。飛常準數據顯示,今年8月12日至18日,國內飛機利用率平均爲10.1小時/天,較前一週均值下降約0.3個百分點。其中,寬體機利用率平均爲9.2小時/天,窄體機利用率平均爲10.2小時/天,環比基本持平。

機場表現方面,今年8月12日至18日,浦東、廣州、首都機場客流位居前三位,千萬級機場客流量環比普遍有所回落。其中受強降雨天氣影響,深圳、南寧機場環比均下降約4%,客流環比降幅靠前。

貨運方面,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推動下,國內及國際航空貨運量均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

“航空貨運量在第二季度達到220萬噸,創歷史新高。”汪湛認爲,在紅海地緣政治因素和巴拿馬運河旱災自然災害影響下,貨運需求進一步轉向航空。

飛常準發佈的數據也顯示,截至8月18日,今年全國累計執行國內貨運航班5.16萬班次,同比增長19%,較2019年同期增長60%;累計執行國際及地區貨運航班9.16萬班次,同比增長7%,較2019年同期增長195%。

(編輯:盧志坤 審覈:童海華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