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憑證皮夾3月底試驗沙盒 數發部拚12月試營運

數發部10日公佈數位認證皮夾雛形,3月底開放實驗沙盒,部長黃彥男表示,透過數位認證皮夾可以選擇性揭露資訊,民衆對資料提供有自主性。圖/呂俊儀

數位發展部10日公佈「數位憑證皮夾」(Taiwan Digital Identity Wallet, TW DIW)雛形,將於3月底開放試驗沙盒,並逐步釋出原始碼,力拚今年12月選定應用場域開始試營運。

數發部後續將舉辦多場法規調適會議、研討會、工作坊,鼓勵全國各界參與測試及討論,並根據測試建議與法規調適成果修正系統運作。

數發部爲避免外界誤解,原稱「數位皮夾」名稱「正名」爲數位「憑證」皮夾,並強調,數位憑證皮夾非支付工具也非數位身分證,也不會強制使用,若民衆對民間或官方發行的數位認證皮夾有疑慮,也可繼續用紙本證件。

數發部長黃彥男表示,這是很重要的時刻,每個人身上有很多身分證件,但無法控制資訊流,容易有資安疑慮,透過數位認證皮夾可以選擇性揭露資訊,民衆對資料提供有自主性。

數位憑證皮夾將讓民衆自主且安全存放自己的數位證件,如自然人憑證、健保卡、駕照等等,未來,民衆只需要攜帶手機出門,就可透過手機快速查驗各類證件,簡化取票、領藥或辦理電信門號的程序。

黃彥男指出,數位憑證皮夾對數位社會的發展有三大重大意涵。數位憑證將成爲數位社會的基石,各類服務將以憑證爲基礎來進行發展;其次,數位憑證將賦予民衆對自身證件資料的控制權,可透過選擇性揭露機制強化對資料的保護;最後,數位憑證系統的互通性,將有助於推升數位經濟發展,加速臺灣邁向智慧化的數位社會。

數發部說明,數位憑證皮夾不僅採用國際共通的標準,還具備全球跨境數位驗證的互通性能力。此舉,將彰顯臺灣對數位人權的重視,同時強化臺灣在國際數位合作中的關鍵角色。

數發部說,數位憑證皮夾將徹底簡化民衆的日常數位生活,讓大家享受到更有效率、更安全的數位服務。數發部表示,透過跨部會與公私部門的緊密合作,將逐步爲臺灣營造出數位驗證與授權的生態體系,爲數位轉型和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