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物-洪震宇以故事串連 帶領旅人認識在地風土

洪震宇(前排中)規畫的「甲仙小旅行」,帶領旅人在關山社區採龍鬚菜。(蔡仲席攝)

風土餐桌小小旅行洪震宇着,遠流出版,360元,生活

「傳統的客家白斬雞,關鍵不是雞肉,而是沾醬,用九層塔、醬油、糖、醋與蒜細細拌制而成,要將雞肉沾滿醬汁纔夠味……」

讀洪震宇的《風土餐桌小旅行》,很難想像他是完全不會煮食的人,別說煮食過程寫得詳細、飲食滋味的描述誘人,每道餐桌上的食物在他筆下,都牽連着臺灣多元族羣在島內遷徙的線索、族羣的歷史文化與產業的變遷。

洪震宇在清華大學社會人類所的畢業論文,以經濟社會學的角度探討臺灣與全球金融制度的關係,退伍後陸續進入幾大財經雜誌,認識銀行、保險、證券、基金,學習讀財務資料,解讀企業財務運作,接着投入「319鄉專輯」製作,從單槍匹馬的記者,變成帶領團隊在4個月內跑遍臺灣,而後進入時尚雜誌,學習從影像、視覺的角度規劃版面,最後回到《天下雜誌》擔任創意總監,然後選擇離開媒體業。

「我特地趕在10月底辭職,如果再拖下去,就會想要領年終獎金,永遠走不了。」洪震宇決定拋下所有的頭銜,重新思考帶着社會學的背景、新聞記者的專業、商業管理的知識、全國走透透的熱情,自己還能做些什麼?愛吃的他,不管採訪工作再累,只要想到下一餐的美食,就能精神一振。他蒐集了食材資料,先寫了《旅人的食材歷》,又與氣象博士彭啓明、命理大師李咸陽合寫《樂活國民歷》(皆遠流),從臺灣地域特色與國民生活實用角度出發,談如何跟着節氣過生活、吃在地。

「我本來以爲自己寫得不錯,但編輯提醒我,下筆時我仍是記者,文章結構嚴謹綿密、寫作時間快、文字漂亮,但不夠有靈魂。」當時無法理解的洪震宇,現在已經明瞭編輯寶貴的提醒,「不是寫了『我』就是寫作,我花了一些時間,才學到沉澱自我於故事中。」

洪震宇寫作模式的改變,與他這兩三年來開始設計產地旅行有關。受薰衣草森林執行長王村煌之邀,爲花蓮豐濱鄉石梯坪的緩慢民宿設計菜單,洪震宇找到阿美族廚師陳耀忠,花了3個月的時間跟前跟後做田野調查,找到頂着冬季刺骨海風、與海浪搶時間才能摘到的海菜故事。他的飲食書寫不再限於節氣的時間,開始進入空間場域,談村落的生活樣貌,談族羣的飲食文化脈絡。

然後,他發現「餐桌旅行」還不夠,要讓旅人真實認識土地,不能只是吃餐飯、睡在漂亮的民宿一晚,還要讓旅程連結在地,與當地產生關係。「因爲讓你難忘的不是風景,不是一顆樹,而是因爲某個阿伯的微笑、阿姨的飯。旅行有各式各樣的方式,你可以選擇對臺灣更好的那一種。」

洪震宇不再只是記錄者,不再只是發問、旁觀,他和當地人一起生活,長時間相處與密集拜訪,設法找出地方特色。過去社會學累積的資料蒐集能力、新聞記者的好奇心、雜誌管理與創意發想的功力,一併派上了用場。洪震宇設計的小旅行緊抓着旅人的心,例如在田間體驗活動後,安排賣碗粿的阿婆騎車載着熱騰騰的碗粿經過,勞動後的旅人更能品嚐在地小吃的美味。

現在打工換宿正熱門,卻也頻頻發生打工者不專業、無法適應、臨時取消導致缺工等問題。洪震宇以《湯姆歷險記》故事爲例,「要讓旅人覺得自己是在旅行中體驗生活,業者也不能把旅人當免費工人,要帶他們好好去玩。」他先蒐集了茶農、民宿的需求,整理出網頁管理、整理園圃、蓋房子、清晨採茶等工作,並聲明沒冷氣、睡通鋪,且必須付費,還要在部落裡生活七天六夜,結果30個名額吸引三百多人報名,最後只好請報名者附上履歷,一一篩選專長與目的。「旅行結束時,大家抱頭痛哭,他們不僅真正幫部落做事,也與業者結交成好友。」後來延伸成「離題旅行」,讓旅人暫時離開自己的人生難題,去解決別人的難題。

「旅行是手段的一種,重點是把人帶到現場。」心疼甲仙鄉受到八八風災摧殘,洪震宇對當地特別有感情,他規劃「甲仙小旅行」的兩日行程,濃縮居民災後重生的酸甜苦辣。「那裡沒有年輕人,常常是60歲老人照顧90歲老人。沒有旅人,當地人經濟、心靈都無法被肯定。我想既然他們的兒子無法回家,那我就把年輕人帶來甲仙。」他帶着年輕旅人體驗柴燒,夜宿當地住家,聽老人說風災故事,經過妥善的定價、行程規畫與設計,一趟旅行也能變得富有社會意義。

現在,洪震宇的名片上沒有任何頭銜,只印有「故事人」3個字,他所做的就是找故事、寫故事、說故事。如同他的廚師好友陳耀忠所說:「我的菜要經過一段路,跋山涉水,日曬雨淋,纔會到達你的桌上。」洪震宇正在將這段路途中發生的真誠故事,端到每一位讀者眼前,讓人細細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