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多項數據倒退十年 但年輕觀衆佔比止跌回升

本報記者 張靖超 北京報道

9月1日,電影暑期檔落幕,最終數據出爐。國家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暑期檔內地電影總票房116.43億元,同比2023年下降43.5%,回落至檔期影史第七;觀影人次2.85億,同比下降43.5%;放映場次3781.74萬場,同比增長9.3%。

若將時間維度拉長至2014年,大盤票房與觀影人數均滑落至十年前的水平;而放映場次創下新高的背後,卻是上座率水平降至疫情期間的水平。

多位業內分析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優質爆款匱乏導致大盤欠缺爆發力是市場票房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其次還包括來自短視頻、網絡遊戲、奧運等其他娛樂形式對市場的分流等因素。

此外,貓眼研究院指出,暑期檔的票房表現反映出市場層面的諸多變化,院線電影的未來可能面臨更多不確定性。隨着消費者花錢變得更加理性,“精打細算”成爲主流趨勢,產品附帶的情緒價值越來越重要,預計未來觀衆會更加謹慎地選擇去影院觀影。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24歲以下年輕觀衆的數量佔比結束了自2020年以來的下降趨勢,這成爲了今年暑期檔爲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北美市場恢復率超中國內地

實際上,暑期檔這一概念是舶來品。最早源於1975年6月20日美國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鯊》的公映。從此,每年海外各大影業公司都對六七月份的排片給予重點關照,暑期檔也由此形成。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着國內的電影行業進行市場化改革,暑期檔自此也成爲了國內電影行業的黃金檔期之一。

在今年,北美與中國內地的暑期檔市場表現呈現出了較大的分化。拓普數據9月1日發佈的《2024年暑期檔中國電影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北美市場在今年暑期依靠《頭腦特工隊2》(票房6.48億美元)、《神偷奶爸4》(票房3.51億美元)、《死侍與金剛狼》(5.88億美元)等熱門影片,在6月—8月共產出超30億美元票房,同比2023年下滑5.45%,並恢復至2019年暑期檔的92%。

相比之下,今年暑期檔,中國內地市場產出票房116.43億元,約合16.4億美元,同比下降超四成,且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65%。

使得對比如此懸殊的直接原因是大盤爆發力欠佳。《2024年暑期檔中國電影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暑期檔票房2億元以上單日同比大幅縮水,由2023年的48天,縮減至2024年的15天。相較週末及節日檔期,普通工作日票房同比降幅更明顯。市場嚴重冷熱不均,7月貢獻暑期檔票房46.2%,爲近七年貢獻比例最高。

影片表現方面,超大體量及中高體量影片匱乏。檔期內票房5億元以上新片僅3部,較去年同期減少5部。口碑片銳減,頭部影片票房生命週期縮短,進一步帶來影片票房集中度下滑。其中,國產片票房表現嚴重失利,進口片累計票房創疫情以來同期新高。單片票房方面,《抓娃娃》票房領跑檔期,檔期票房32.53億元,檔期票房佔比28.0%;《默殺》居檔期第二,檔期票房13.49億元,檔期票房佔比11.6%;《異形:奪命艦》居檔期第三,檔期票房6.42億元,檔期票房佔比5.5%。

雖然票房過億元的影片數量達到24部,超過去年同期,但是10億元以上、以及5億—10億元之間的影片數量卻大幅縮水。這直接造成工作日乃至週末,出現單日票房逆跌的情況大幅減少。

“影片剛上映就沒了後勁兒。”一位影院管理公司的人士說,“正常來說,一部影片在院線的生命週期在15天左右,頭部大片甚至長達1個多月,但今年暑期檔,大多數影片的週期可能還不到1周。”

年輕觀衆能否繼續迴流

在大盤乏力、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年輕觀衆的數量佔比止跌回升成爲了國內電影人爲數不多值得欣慰的點之一。

燈塔研究院數據分析師陳晉告訴記者:“觀衆構成方面,24歲及以下觀衆佔比止跌回暖,止住了連續多年快速下滑的趨勢。深受年輕觀衆喜愛的劇情片《雲邊有個小賣部》目前票房排在暑期檔第三名,影片24歲及以下觀衆佔比超過了一半,也是截至目前2024年破億影片中年輕觀衆佔比最高的影片;家庭觀影需求更顯著的40歲以上觀衆佔比高達17.2%,明顯高於去年暑期檔的15.9%,同時也延續了連續多年的增長勢頭。另外今年暑期檔女性觀衆佔比依然比較突出,接近六成,同樣延續了女性觀衆在春節檔、暑期檔等熱門檔期的更突出的特點,暫列暑期檔前三名的《抓娃娃》《默殺》《雲邊有個小賣部》女性觀衆佔比都超過61%。”

來自燈塔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暑期,24歲以下年輕觀衆的數量佔比爲36.6%,2020年暑期檔升至38.4%後便開始下滑。即使是在被譽爲“史上最強暑期檔”的2023年暑期,這一數據也僅剩21.1%,低於疫情期間的任意年份。今年暑期檔,這一數據回升至22.3%。

帶動年輕觀衆迴流的影片主要是青年演員主演的作品與日本動畫電影。其中,《雲邊有個小賣部》《你的名字》《排球少年!垃圾場決戰》《我纔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等影片的年輕觀衆佔比排名前列。

“雖然年輕觀衆佔比提升了,但是鑑於整體觀影人數下滑嚴重,所以從數量上看,年輕觀衆的迴流還需要整個行業再繼續努力。”製片人金妍說。

貓眼研究院在調研後得出結論:“有感興趣的影片是觀衆進影院的首要動機,其次是好口碑和社交需求。而在沉浸式體驗和社交需求之外,情緒價值也是影院觀影的重要驅動力,觀衆期待更真誠、更普世、更接地氣的故事內容。”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