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 | 福興商號來了“小福星”

小福星,是一個小機器人的暱稱。

講解員“小福星”。黃軒 供圖

福興商號,雲南中路171-173號(原雲南路447號),1928-1931年之間,這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

2021年,建黨百年,紅色文化挖掘,紅色歷史傳承,需要鮮活敘事、生動表達,於是,福興商號來了“小福星”。

“各位,歡迎來到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我是來自盧灣中學的講解員。”小福星站在福興商號二樓靠窗的桌子上,彬彬有禮打招呼。爲啥站在桌子上?因爲小不點,站直了也不過40釐米。小福星,身量不高,能量卻不小,它是黃浦區盧灣中學師生共同開發的機器人講解員,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

福興商號,究竟什麼來歷?原來,這幢二層鋼筋混凝土建築,坐西朝東,建築面積214.14平方米,緊鄰天蟾逸夫舞臺。1928年春,在上海擔任黨中央會計工作的熊瑾玎以商人身份租得雲南路447號生黎醫院樓上的三間房,設立黨中央政治局機關,掛出福興商號的招牌作爲掩護。1928年4月至1931年4月,周恩來、鄧小平、李維漢、瞿秋白等中央政治局委員在這裡工作,政治局很多重要會議都在這裡召開,發出百餘份文件,指導全國革命開展。這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期間,使用時間最長的機關舊址,1980年公佈爲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衆所周知,紅色資源、紅色文化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凝聚人心最強大的精神動力。2018年6月起,黃浦區啓動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1928-1931年)修繕保護,房屋置換、騰退原住居民,修舊如舊。迄今,修繕布展已完成,“白色恐怖下的紅色中樞”——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1928-1931年)史蹟陳列展於2020年10月1日試運營開放以來,已接待2000多位參觀者。

每一次講解結束,小福星都不忘奉獻一段太空舞。詼諧舞步,看得參觀者忍俊不止,瞬間感覺這位講解員聰明又可愛,歷史講得清楚明白,“人”又多才多藝,服了。有意思的是,小福星原名“小福興”,觀衆聽成了“小福星”,傳播紅色文化,它就是“小福星”,蠻好!你看,紅色文化傳播,就這麼直抵人心。

小福星,是科技助力紅色文化傳播的一種嘗試。除了小福星,“白色恐怖下的紅色中樞”——史蹟陳列展大量運用沉浸式影片、實景還原、情景互動等時尚方式,其間,一樓運用投影和電子屏幕打造沉浸式觀展,敘事手法生動;二樓實景還原機關原貌,設置情景互動,爲參觀者呈現一個觀賞性、參與性俱佳的觀展空間。

一樓的投影沉浸式觀展。黃軒 供圖

迄今,科技助力紅色文化傳播,已成潮流。老漁陽裡南昌路100弄2號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漁陽裡淮海中路567弄6號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中共一大會址……衆多紅色舊址紀念場館,無不嘗試新科技服務於紅色歷史挖掘、傳承與傳播。

清澈的愛,只爲中國——這些天,18歲烈士陳祥榕的戰鬥口號令無數人熱流奔涌。如果說,清澈的愛,是戰士以熱血和生命守護祖國母親的赤子之心;那麼,建黨百年之際,紅色文化挖掘與傳承所呈現的“小福星”式的新思路、新創意,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青春智慧——這,也是一種清澈的愛——是對偉大民族復興的堅定信念、有力發動、精神鼓舞!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姚麗萍

編輯 | 顧瑩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