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陳凱歌談《志願軍2》:文戲武拍,武戲爆拍

9月27日,國慶檔電影《志願軍:存亡之戰》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導演陳凱歌,總製片人陳紅,編劇張珂,演員朱一龍、辛柏青、張子楓、朱亞文、陳飛宇、張宥浩等在映後齊齊亮相,與觀衆共同交流此次拍攝的感悟與幕後故事。該片將於9月30日全國公映。

主創合影

電影《志願軍》三部曲立意以全景視角、史詩規模呈現抗美援朝歷史,講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有別於去年國慶檔公映的首部《雄兵出擊》,着力刻畫國際博弈下的“爲何而戰”,續集《存亡之戰》則聚焦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中的鐵原阻擊戰。

風煙滾滾唱英雄。是役2.5萬中國人民志願軍正面對抗“聯合國軍”4個師近5萬人。對於敵軍來說,這似乎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那句“中國人抵擋不了這樣的攻勢,等我們打回鴨綠江邊,身後將留下幾十萬中國人的屍體”,既表現出“聯合國軍”自大傲慢的態度,更是點破了志願軍炮火和兵力不足的真實情況。然而63軍的戰士們硬是“沒讓敵軍佔到便宜”,炮彈少沒有把握,就不斷抵近交火;任務艱鉅,就把自己變成釘子“釘”在陣地上。任憑敵軍的槍炮將整個鐵原燒成一片火海,我軍將士依舊誓死守護着每一道防線、每一處陣地……

電影海報

“時光磨短了,電影拍成了”

首映禮上,陳凱歌介紹說,“文戲武拍,武戲爆拍”是自己爲這部電影定下的基調。“這八個字大家一聽就明白了,我們要把這部電影中間所包含的動作、節奏、調度、速度、激情全部都結合在一起。戰爭是動態的,即便是文戲中間的人物,也要帶給觀衆人心也是在動的感覺。武戲就更是這樣了,僅僅是鐵原之戰就拍了三個多月,非常難拍。”

“什麼叫‘爆拍’?就是我們要掌控的元素非常多。舉個例子,前後景的關係,演員在前景表演,後景的羣衆演員同樣也要投入感情表演,如此前後景才能結合得好。同時,片場有很多調度,攝像機始終在運動中。甚至是極快地奔跑,旁邊還有無數的炸點、爆破等等。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能不能做到完美?需要極大的耐心。我計算了下,三部曲拍攝的鏡頭總數是一萬兩千多個——通常來說,一部動作片頂多也就兩千以下(個鏡頭)。什麼叫磨?就是和時間磨,和自己的耐心磨,和我們想拍一部好電影的願望來磨。最後把時光磨短了,電影拍成了。”陳凱歌說。

首映禮現場,陳凱歌發言。攝影 王諍

“我們幕後的攝製組跟隨導演已經二十多年了。我可以很自豪地說,這是一個非常敬業、非常專業,而且非常能吃苦的團隊,是中國電影幕後製作最好的班底之一。”總製片人陳紅在發言時頗爲動情。“正是因爲我們的團隊很好,對我而言最大的壓力是安全問題。在河北天漠片場,最多的時候差不多有三千多人。尤其是拍鐵原之戰時,經常下午三四點鐘就颳起沙塵暴,現場的工作人員要緊緊地抓牢自己的帳篷……而演員們呢,這陣風過去,每個人臉上那種經歷過炮火硝煙的質感都特別真實,可以說是大自然給我們團隊的臺前幕後都會化上一道‘妝’。”

“其次,因爲第一部和第二部是一起連拍的,總計拍了399天,主要演員大概有28位,配角差不多有80多位,一共112位演員。這些演員都經過導演一輪一輪的篩選,他要求只要在鏡頭裡出現的演員,都要符合志願軍的氣質,樸實、質樸,而且不能胖,都要很精幹。不少演員跟着我們將近兩年的時間,有些演員因爲中間接了別的戲,統籌方面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陳紅說。

“‘趙錢孫李’代表着千千萬萬普通的中國人”

“這是我從影以來,第一次在片場見到那麼多的人。”飾演營教導員李想的朱一龍感慨道,“我是第一次拍這樣的戲,現場望過去真的是人山人海。而一個長鏡頭的背後,是我們無數次的排練。因爲片場就像戰場一樣,作爲演員也能感受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比如炸點的位置雖然大家都清楚,但炸起的土、石是控制不了的。如何完成好角色的行動線?就需要肌肉記憶。現場我沒有考慮過安全的問題,只是投入在當下,投入到那個場景中去努力完成自己的表演。”

首映禮現場,朱一龍發言。攝影 王諍

片中那朵被李想夾在筆記本中的絨花,不僅銜接了前後兩部電影的故事,更是李想、李曉兄妹情誼的見證。飾演戰場翻譯李曉的張子楓介紹說,這朵絨花有個別名,叫做“死不了”。“這是妹妹一種含蓄的表達方式,是她希望哥哥能在戰場上平安歸來的期許和寄託,在殘酷的戰爭下透出了那麼一絲暖意和希望。”

朱一龍(左)飾演李想,張子楓(右)飾演李曉

在《存亡之戰》中,身處一線的志願軍參謀李默尹同一雙兒女在鐵原相聚。導演特意給了父親的飾演者辛柏青手部特寫,他攤開的手掌中有一枚家門鑰匙,表現了志願軍保家衛國的情之所繫。特寫鏡頭也讓演員手掌上的老繭清晰可見,辛柏青表示這並不是做出來的。“開機前,我們專門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軍事訓練,每天都會踢正步、站軍姿,包括端槍練拼刺,大家手上的繭子就是這麼着靠時間堆出來的。”

一家人戰場喜相逢

陳飛宇飾演的副連長孫醒是前作《雄兵出擊》鬆骨峰戰鬥的倖存者,經歷了慘烈的戰鬥,在續集之初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孫醒的症狀是失憶,其實他的記憶還在,但像一條繩子斷了好幾節,連接不到一起。根據這樣的人物設定,在續集中我是帶着一種信念在表演——他的心理創傷是曾眼看一個又一個戰友在自己身邊倒下造成的創痛,揹負着過往每一個戰友未竟的使命而繼續戰鬥下去。”

張宥浩飾演的楊三弟在《存亡之戰》中的身份是戰損記錄員,這在過往國產戰爭片中是鮮見的角色。“他的任務是把在戰鬥中犧牲戰友的番號和姓名記錄下來。我認爲這件事特別有意義,也特別重大。不然的話,可能就不會知道有那麼多的英雄,曾爲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奮戰過。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這部電影更多地去了解那段歷史。”

張宥浩(中)飾演楊三弟

片中的李想、孫醒等志願軍戰士,包括歸國華僑趙安南等人的姓名源自何處?編劇張珂在發言時做了揭秘。“其實我和導演在劇本創作階段就想到了,這些人物的姓名合在一起當然有個說法。大家可以想想看‘百家姓’的第一句是什麼,‘趙錢孫李’對不對?其實他們就代表着千千萬萬普通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