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氣候官|專訪CFA協會全球合作伙伴關係及客戶解決方案董事總經理保羅·穆迪:中國ESG人才緊缺 制約ESG金融發展

隨着中國ESG金融迅速發展,ESG金融專業人才就業也邁入“剛需時代”。但當前專業人才供需缺口大,專業人才缺失成爲制約ESG金融發展的難題。

“中國ESG金融專業人才就業市場供需缺口依舊大,ESG投資崗位的人才是最爲緊缺的。”近日,在可持續投資能力建設聯盟(CASI)亞洲首場綠色金融能力建設活動期間,CFA協會全球合作伙伴關係及客戶解決方案董事總經理保羅·穆迪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他表示,中國ESG金融專業人才就業市場總體呈強需求、弱供給的特徵,專業人才不足制約了ESG金融發展。

全球投資專業人士組成的機構CFA協會(CFA Institute)是CASI的創始成員之一,長期關注全球可持續發展。根據CFA協會的《中國ESG金融人才職業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中國ESG領域職位增速快、崗位需求旺盛,且ESG金融專業人員職業羣體整體較爲年輕,平均年齡爲35.5歲。多數ESG從業者薪資媲美高管,60%以上的受訪ESG金融人才年薪集中在30萬—100萬元,大多能達到金融行業高管層水平。

保羅·穆迪表示,“目前,全球CFA持證人有近20萬的規模,其中有將近1萬人在中國。”爲了方便中國考生順利參加CFA協會的ESG認證考試,CFA協會計劃儘快在中國內地設置考點,未來將會繼續幫助中國以及全球的可持續金融知識能力建設。

ESG拉動就業趨勢很明顯

《21世紀》:你如何看待中國ESG投資發展前景?

保羅·穆迪:中國ESG投資相比於發達國家起步偏晚,初期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當前市場體量仍偏低。不過,在“雙碳”目標引領下,中國ESG投資發展駛入了快車道。根據CFA協會統計,截至2021年底,中國內地有73家機構簽署了PRI準則,泛ESG基金數量升至128只,總規模達到2323億元(約合346億美元)。雖然在同期2.74萬億美元全球ESG基金當中僅佔1.3%,但中國的ESG投資以其獨特的社會責任屬性與投資原則,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持,ESG主題相關金融產品不斷涌現。在全球ESG投資已成主流投資之一的大趨勢下,中國ESG投資日益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

《21世紀》:ESG哪些工作崗位較爲緊缺?

保羅·穆迪:CFA協會研究發現,ESG金融人才在部門和崗位分佈上較爲分散多元,其中投資部門及投資和投資分析崗位是ESG金融人才較爲集中的代表性部門和崗位。ESG投資崗位指能夠決策投資行爲的崗位,而ESG投資分析崗位強調投資行爲發生前的技術研究和分析。ESG投資崗位人才被認爲是最爲緊缺的,其次是ESG投資分析崗位,再次是ESG風險管理崗位。

《報告》顯示,在18項ESG金融人才應當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中,受訪專家認爲重要程度排在前列的依次爲ESG評價方法和技術、治理領域相關知識、專業學習能力、政策敏感性、金融相關知識;受訪人才認爲按重要程度排在前列的依次是政策敏感性、ESG評價方法和技術、環境領域相關知識、專業學習能力、治理領域相關知識。

《21世紀》:目前中國ESG人才培養上存在哪些痛點?

保羅·穆迪:據國際能源署估算,到2030年,碳中和帶動的清潔能源投資將創造1400萬個崗位,並在建築節能改造、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額外創造1600萬個工作機會。由此可見,ESG創造工作崗位、持續拉動就業的趨勢非常明顯,ESG金融領域也不例外。

中國ESG金融專業人才就業市場總體呈現強需求、弱供給的特徵,在市場、客戶、服務日益成爲現代金融發展關鍵要素的當下,作爲服務載體的專業人才缺失已成爲制約ESG金融發展的一大難題。

從當前勞動力市場來看,對於理工類學科、經濟類學科、社會類等交叉學科知識,信息收集與分析、跨部門協同與溝通、數據技術的應用與開發,標準的解讀與應用等多項整合能力提升的需求較大。

關於如何推動ESG金融專業人員發展,《報告》指出,首先是建立ESG、綠色金融、可持續金融發展準則,其次是在中國ESG、綠色金融、可持續金融發展準則中明確從業人員標準,最後是推出權威性職業資格認證。

《21世紀》:如何看待目前中國企業對ESG的需求,中國在培養ESG人才方面有哪些新機遇?

保羅·穆迪:我覺得中國對ESG需求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大的。歐洲很早就關注ESG話題,ESG相關的知識發展相對完備。中國則後來居上,中國的ESG發展起步雖沒有歐洲那麼早,但是發展速度非常快。

根據《報告》,我們發現,目前在中國國內從事ESG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平均年齡是35.5歲,相對來說是非常年輕的。他們普遍在經濟、管理、科學和工程等專業。在行業具體細分領域的分佈也非常廣,包括了相關的產品設計,也有風險管理、信息披露。從ESG產品的銷售到客戶運營端,範圍非常廣泛和多樣化,不像我們設想的那樣,可能是比較窄而聚焦的。近期,我們也與國際機構合作,共同開發ESG等一系列關於可持續金融主流化課程,希望進一步推動可持續金融知識能力建設,讓更多人能夠進入到這個領域中。

《21世紀》:淨零投資成爲近期CFA協會關注重點,中國的企業需要關注淨零投資哪些方面?採取哪些行動?

保羅·穆迪:對於企業及利益相關方來說,開始做減碳相關工作並不難,真正實現淨零的過程會越來越難。放眼全球,無論是企業還是社會,在履行《巴黎協定》或實現各自的減碳目標時,所涉及的路徑和方法都是全新的,路徑設置涉及廣泛的新科學知識及其應用,過去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借鑑。我建議,企業應該在有了框架之後,再去考慮怎麼做。企業、機構乃至全行業都要不停地回頭看相關數據和實踐,不斷地分析所做的事情,對環境產生了哪些影響,通過大量分析與反思,再調整現有的做法。

ESG披露本土特色與國際化不矛盾

《21世紀》:中國已經步入了ESG強制披露的新階段。企業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保羅·穆迪:大多數國家實施信息披露政策時,一開始大多數是企業自願,然後相關部門會要求最大的公司強制披露,再延伸到小公司。中國採用了類似的做法,比如,中國和英國一樣採用了TCFD(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框架。中國正沿着路徑發展,也針對自身的特點進行變化,但從整體來看,中國還是借鑑了國際經驗。

至於披露怎麼去做,我覺得挑戰在於披露如何能夠確保以清晰、一致方式呈現,報告應該具備一定附加值,而不是在所做的事上打鉤,說我們做到了這一點,並非停留在這一步。

在我看來,企業的信息披露包含了很多新方法和內容。同時,我也認爲中國是一個非常擅長學習的國家,我們能夠看見中國積極向其他國家學習,進行跨國的合作。據我所知,很多中國公司跟英國的公司已經達成了合作,中國公司想要真正地瞭解如何做好信息披露。

《21世紀》:一些中國企業ESG報告中,披露了包括鄉村振興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內容。你認爲ESG報告披露本土特色與國際化是否矛盾?

保羅·穆迪:我覺得披露問題關鍵是向國際社會做好解釋工作。每個國家的披露報告都有比較獨特的詞彙或概念,這個事情本身並不罕見,歐洲、美國各有不同的方式,中國也會略有不同。然而,我們要認識到,各個國家在ESG領域的共同點其實是要比不同點多。在不同點上,如果中國企業要尋求外國投資,則需考慮採取何種方式及語言策略,以確保企業的意圖與需求能夠準確傳達給目標投資者,使投資者理解企業所想表達的意思。

《21世紀》:你認爲中國的本土可持續披露標準如何做到國際互認?

保羅·穆迪:我覺得中國的可持續披露標準與國際互認不是難題,中國的ESG發展已經借鑑了很多歐洲過去的經驗,以及歐洲現行的一些規則與標準。當前,中國的可持續披露要求是建立在國際框架準則之上,在我看來,中國本土的可持續披露標準更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標準。我建議,不同國家之間要懂得求同存異,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我們的共同點遠大於不同點。

《21世紀》:如何看待中國白酒企業的ESG國際評級不是很高,中國企業未來該如何提升?

保羅·穆迪:我認爲,從社會價值來說,喝酒本身並不創造任何社會價值,酒企整體評級不高並不令人驚訝。

酒企評分體系得分偏低,或許還要回到基本維度上看,比如企業是否有履行社會責任,員工待遇、價值導向等因素可能會影響評分。目前,在ESG評級方面,全球範圍內都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家ESG評級機構有各自的評分邏輯和重點。

從CFA協會的角度,我們要看企業對於ESG是否有足夠的關注度和重視度。一個重要的衡量維度,就是看企業內部是否有相關的ESG知識能力培訓以及建設,有沒有內部相關推廣和強化。因此,我建議,一家企業應該在瞭解評級機構和其他投資者對企業本身的期望之後才進行自身ESG報告的披露。

《21世紀》:你認爲ESG評級需要完全統一的標準,還是允許各有側重點的標準?

保羅·穆迪:我還是支持需要有相對共通的方法和標準。在一家公司得到一家機構極高評價,另一機構極低評價的情況下,投資市場如何評估並作出決策,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我認爲資本市場應當承擔起明確的責任,清晰闡述它們對公司所期待的具體標準。此舉將有助於我們共同形成一個更爲統一和一致的評估標準,並共同確立良好的實踐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