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第一,沒差評!湖南臺又創造了一個神級紀錄片,觀衆:太自豪

1972年春夏之交,一封特殊的“請示報告”,被送到了中南海西花廳周恩來總理的辦公桌上。

這份報告,是由新華社記者撰寫的。

而報告的內容,即便放之於中國歷史,也是破天荒頭一遭——

湖南省軍區在建造一所地下醫院時,遭遇塌方,現場還滲出可燃氣體。

而在隨後的保護性發掘中,竟然出現了一具怪異的女屍。

民間將此傳得神乎其神。

人們都說,墓裡挖出了一個“老太太”。

她不僅坐了起來,吃了個蘋果。

甚至還與趕去的郭沫若握了手。

相比於民間的流言蜚語,文物工作者對這具沉睡2000年女屍的態度,顯然更爲科學嚴謹。

眼前的屍體栩栩如生,皮膚還有彈性,確實宛如睡夢中的活人一般。

但面對這樣一具前所未見的女屍,考古專家們還是犯了難。

彼時是70年代初,破四舊風依然盛行。

她算不算文物?又該如何處理?

有人建議將其丟掉;

有人覺得不祥,想要放火燒屍;

也有人稱,這是千年奇觀,必須予以保留……

衆人爭執不下,只得將情況報送國務院,請求批示。

當時周總理其實已經因病住院。

但事態緊急,國務院辦公人員顧不上週總理的健康狀況,還是以最快的速度,將報告遞送到他的面前。

最終周恩來總理一錘定音:

“立即採取辦法,將屍身轉移到冰窖,消毒、防腐,加以化工處理,速辦勿延!”

周總理對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工作,先後批示五次。

某種意義上說,這纔有了今天,馬王堆的世界奇蹟。

經過研究,人們得知,墓葬的主人,是有着“東方睡美人”之稱的辛追夫人。

而陪葬的各類文物數以千計,保存完好,幾輩子都研究不完,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

不久前,湖南衛視一檔名爲《馬王堆·歲月不朽》的8集紀錄片,再次將這個奇蹟,完整呈現在我們面前。

說真的,皮哥追懸疑,追罪案,追古偶,嗑cp,卻從未對一部紀錄片如此着迷。

大量鮮爲人知的細節被披露,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被展現。

考古知識以一種年輕而又新奇的方式進入觀衆的腦子,我們彷彿穿越2000多年,與老祖宗精準對話。

追完5集,皮哥茅塞頓開,忍不住跟大家分享。

一部紀錄片之所以能這麼好看,或許因爲它真正號準了,當下紀錄片所缺失的三個脈搏。

01、技術作襯,特效打底,“活”的文物誰能不愛?

談起“考古”和“文物”之類的詞,大多數人腦子裡只會蹦出兩個字:

枯燥。

而恰好,在影視作品中,“枯燥”也是不少觀衆,對紀錄片的觀感。

所以,怎麼不枯燥,纔是一部關於文物紀錄片,最應該先解決的問題。

這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了:李東珅。

只聽名字,大家或許不熟。

但說起風靡全國的《中國》系列紀錄片,說起豆瓣9.7的央視神片《河西走廊》,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些,都是李東珅的作品。

而這部《馬王堆·歲月不朽》,他是總導演兼製作人。

一個能讓歷史“活”起來的人,負責《馬王堆》紀錄片的全面把關,似乎又是歷史冥冥之中的一次選擇。

具體到紀錄片裡,李東珅確實再次給了觀衆滿滿驚喜。

考古發現式紀錄片,一直有個常規的傳統模式,那就是實物資料的展示,外加發掘人物的採訪。

這樣處理的優點是,展現歷史真實,直接將當事人經歷擺在你面前。

遺憾也有,畫面長時間停滯在採訪上,容易讓人疲倦。

面對馬王堆,李東珅另闢蹊徑,打破了這種常規範式。

轉而以文物與博物館作爲創作主體,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

整個博物館,變成了一個奇幻的世界,紀實、繪畫、CG和3D技術,在此刻融爲一體。

觀衆在觀看時,也逐層體會到了什麼是“身臨其境”。

第一層,是無與倫比的感官體驗。

在講述馬王堆發掘的時候,背景音依然是發掘者的採訪資料。

而畫面,則是特效做出的發掘人。

從黑暗到光明,從伸手不見五指到金光點點。

我們就像玩探險遊戲一樣,扮演着這個掘墓的“天命人”,似乎親手打開了一座沉睡兩千年的墓葬。

當金光中,石塊和泥土接連掉下,體驗感達到頂峰。

好傢伙,看一回《馬王堆》,還當了回“摸金校尉 ”,可以說,觀感體驗拉滿。

當然,《馬王堆》精彩的地方,還不止這一處。

開頭的棺槨化爲亭臺樓閣,就讓人眼前一亮。

講到墓主被層層衣物包裹的時候,會有星光漸隱,真相逐漸浮現的動畫。

說到辛追夫人身體特徵的時候,古畫變活,衣袖隨風飄動,栩栩如生。

提及墓葬的歷史知識,那些熟悉的歷史人物,在光影美學中一一隱現,就像記憶中的蒙太奇。

最牛的是,《錦繡》篇章中,當素紗單衣特寫拉近,通過奇妙的轉場,連接現實與動畫,變成祖國的大好河山。

那種穿越歷史的震撼感和厚重感,在此刻彷彿徹底具象化。

第二層,是細節與美感的充分放大。

我們都知道,看博物館和展館,要帶講解。

不然只能走馬觀花。

而在《馬王堆》中,已經不只是講解了。

它還利用動畫和實拍,對文物進行繪畫、特效處理和立體呈現。

老祖宗的審美,瞬間就顛覆了我們的想象。

開頭介紹棺槨,基本上都是實拍。

但當講到“槨”的時候,神奇的地方就出現了。

“槨”內部,被以三維的方式拆解,每一個方向的作用和意義,也被細緻地介紹出來。

上面是邊廂的場景和作用,下面是指針司南,一目瞭然。

第二層木棺開啓後的流雲圖,以繪畫的方式呈現。

講到每一處的細節的時候,動畫就以金邊打上高光,好像文物在“配合”我們學習認知,非常奇妙。

當這些文物,以特寫、放大的形式,以CG、立體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

那些巧奪天工的細節和無與倫比的美感,不禁讓我們驚歎:

果然還得是祖宗嚴選!

在這種頂級製作的加持下,整個馬王堆的文物,幾乎都“活”了過來。

他們雖然不能說話,無法觸摸,但《馬王堆》顯然給了我們最好的交互體驗。

既兼顧了科普,又顧及了感官,還兼具細節與美感,實在讓人慾罷不能。

02、精神共鳴,詩情畫意,是年輕人誰能不懂?

如果說,距今2000年前的西漢老祖宗們,跟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類似,你會共鳴嗎?

先彆着急回答,在《馬王堆》裡,你或許能找到答案。

第四集《侯門》中,我們知道,墓葬的主人,是軑侯,是一個被分封的諸侯。

可這麼個王公貴戚的陪葬品,卻都是陶製、木質的。

陪葬的“金餅”、“銀錢”,是泥巴做的。

象牙、犀角,是木頭雕的。

這是下葬的時候,後代糊弄墓主人嗎?

當然不是。

因爲軑侯死的時候,剛好是西漢的文景之治,提倡節儉。

所以陪葬品一律不用金銀貴器。

你看,老祖宗也懂節約的美德,也知道可持續發展。

但根據墓葬的物件兒,我們基本上可以拼湊出,當時老祖宗們的生活,跟我們現在,差不了多少。

生活上,注重個人衛生。

乾淨的水,髒的水,都有固定的器物去裝,而且上面的紋飾都不一樣。

軑侯一家還是正兒八經的吃貨。

出土的遣冊(隨墓的賬本)上,竟然有超過百道菜餚。

雖然那時候,沒有當下這麼多金屬炊具的烹飪方法。

但基本上,煎炒烹炸蒸煮熬燉,樣樣俱全。

不僅菜品花樣繁多,老祖宗也是什麼都吃。

家養的豬牛羊雞,野味鹿雁鶴,也是啥啥都往嘴裡塞。

天熱了,他們也會在自家院子裡,搞點小燒烤,喝點小酒,好不愜意。

並且,老祖宗除了重視吃,對食物器皿也很講究。

比如吃飯的食盤,喝酒的耳杯,裡面都寫着“君幸食”、“君幸酒”。

意思就是吃好喝好,多麼簡潔質樸的待客願景。

吃飽喝足,他們也有自己的遊戲,比如當下玩法已經失傳的“博戲”。

這是一種類似於飛行棋的互動遊戲。

馬王堆中,就出土了完整的博具,這個東西,就是用來玩博戲的。

這裡面,有一個用來投擲的漆木骰,甚至是18面體,很是精緻。

看起來,比當下玩的骰子,可高端多了。

玩的時候,旁邊還有人鼓瑟吹簫,予以配樂,簡直是神仙享受。

也難怪《馬王堆》播出後,“2000年前的湖南人就很會生活”就迅速登上熱搜。

傾聽千年時光,品味漢初煙火,也成了《馬王堆》帶給當下年輕人,穿越時空的浪漫。

當然,浪漫不僅僅在一以貫之的生活方式和相似的生活愛好,更在主創的詩情畫意裡。

《馬王堆》應該有一個十分頂級的文案團隊。

配着畫面,聽着旁白那一句句飽含中國人浪漫的講述,皮哥甚至爲那個時代的中國傾倒。

講到生死,它說:

在史書沒有記載之處

一件件承載着生之歡愉和死之安然的器物

以形象的方式,完成了對歷史的另一種書寫

講到絲織錦繡,它說:

一根根絲線,是交織成夢的經緯

也是聯通文明的經緯

那是古老中國,走向世界的時刻

之前在不少節目中,都見過對文物詩意浪漫的解說。

但在《馬王堆》裡,這種解說,連同老祖宗們那些神奇、有趣卻出奇一致的生活方式一起,完成了一場與衆不同的交互與演繹。

這,真讓人久久難以平靜和忘懷。

03、做科普也做歷史,講文化也講人生,這紀錄片,真牛!

實際上,看完《馬王堆》就會發現,它跟大多數紀錄片還有一個區別。

那就是以五十年前馬王堆漢墓發掘的文物爲線索,以不同的側重點,用故事的形式,全方位無死角地呈現,馬王堆這一世界奇蹟。

你看,“驚世”、“辛追”、“古國”、“侯門”、“錦繡”、“黃老”、“歸宿”、“不朽”八集篇幅,並非線性敘事,而是有各自的側重點。

“驚世”的主角是“物”,是棺槨。

“辛追”的主角是“人”,是打開棺槨後的主角。

“古國”的主角,是國。

這三集層層遞進,引出人和背景,這是交代故事基底。

到了“侯門”、“錦繡”,其實是從物質層面切入。

呈現衣食住行的生活途徑,屬於日常生活,凡夫俗事。

而“黃老”、“歸宿”,則是文化,是精神,是一個時代精神氣質的反映。

“不朽”回到現代,完成輪迴,也體現了傳承。

這一圈,看似是對馬王堆的全方位科普。

實際上,也是對附着或映射在文物之上的歷史與時代精神的追尋。

講述中,有時候壯懷激烈,有時候娓娓道來。

如果細細聽,那些老祖宗的智慧,也蘊含其中,或許會對我們的人生,有所感悟,有所啓迪。

這,不就是真正優質的紀錄片,應該具備的特點和品質嗎?

一座馬王堆,既是半部“長沙史”,也是半部“中國史”。

西漢及先前的所有一切,都有了根源,有了縮影,有了參照,有了史證。

而這部紀錄片,也是我們瞭解歷史、瞭解祖宗、瞭解祖國的窗口。

光影和歷史的魅力,在此處交織。

我們也因此有了,與古人和歷史對話的機緣。

目前紀錄片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播出。

開播後還拿下了同時段省級衛視非劇類節目收視第一。

雖然目前豆瓣還未出分,但網上幾乎看不到差評,觀衆也因爲一部國產紀錄片的頂級品質,引以爲傲。

真希望多出一些《馬王堆·歲月不朽》這樣的紀錄片。

歷史需要,文化需要。

作爲觀衆,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自然也需要。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