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AI藥物得到概念驗證背後:企業技術落地和變現能力仍受拷問

《科創板日報》10月6日訊(記者 徐紅)“完整數據雖然暫時還無法分享,但目前我們能夠披露的是,這個試驗我們不僅看到了比較好的安全性,同時還觀察到了療效,超出我們的預期。”

近期,英矽智能宣佈其AI藥物ISM001-055臨牀IIa期取得積極結果,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英矽智能聯合首席執行官、首席科學官、藥物研發負責人任峰博士這樣表示。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走的最快的AI製藥的管線均處於臨牀II期階段,但在英矽智能之前,還沒有任何一條管線能夠驗證其有效性。近期,美股上市的AI製藥獨角獸Recursion公佈了一款罕見病小分子藥物REC-994的臨牀II期數據,該藥物儘管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但療效有限。消息發佈後,Recursion股價下跌超過16%。

因此,ISM001-055也是截至目前全球首個能在臨牀II期階段驗證有效性的AI藥物。對於至今還拿不出一款成功上市的藥物,正在經歷“冰火兩重天”的AI製藥行業來說,ISM001-055會是可以改變市場預期的變局者嗎?

▌首個臨牀II期看到藥效的“AI藥物”

ISM001-055是英矽智能利用AI技術開發的,一款從靶點發現到化合物設計均由人工智能操盤完成的“AI藥物”,是目前英矽智能在研管線中研發進度最快的一款候選藥物。

ISM001-055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Ⅱa期臨牀試驗按計劃會在中美同步開展,分別入組60名患者,主要是探索患者服藥3個月的安全性。

據任峰博士介紹,截至目前ISM001-055在中國的臨牀IIa期已經結束,總共入組了71名患者。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IIa期臨牀試驗,主要分成4個組別,包括對照組、30毫克每天給藥,30毫克每天兩次給藥,以及60毫克每天給藥。

“而在30毫克每天2次和60毫克每天1次給藥的組別,我們觀察到了明顯的劑量相關性,也就是劑量越高,對患者肺功能的改善越明顯。”任峰說。

據悉,已有的抗纖維化藥物主要目標是讓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得更慢。但ISM001-055目前的臨牀試驗結果顯示,在30毫克每天兩次和60毫克每天一次的劑量下,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是提高的,這就意味着,ISM001-055是一個具有改變疾病進程潛力的藥物。

“當然,現在只是完成了臨牀IIa期,研究時間只有3個月,受試者人數比較少,我們還不能完全下結論,但是我們確實看到了非常好的趨勢。通常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藥物,大家普遍認爲給患者服藥的時間在6個月至一年以上纔有希望看到藥效。”任峰表示。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徐作軍教授,特發性肺纖維化(簡稱IPF)是間質性肺病裡面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它對於我們常規的糖皮質激素和免疫製劑治療都無效,中位生存期僅3年左右,預後很差。

“目前已上市的藥物只是讓這個疾病進展的速度變慢,但是不能終止疾病進展,更不能逆轉這個疾病,所以並不能完全滿足我們臨牀的需要,這也是全球還在不斷探索新藥的原因。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藥物總體的目的是要抑制纖維化的發生,終止疾病的進展。”徐作軍教授談到。

徐作軍教授也是ISM001-055中國II期臨牀試驗的牽頭研究者(Leading PI)。他進一步介紹稱,ISM001-055臨牀IIa期是一個探索性的研究,關注的重點是藥物的安全性,因此主要終點是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臨牀藥效爲次要終點。

此次,ISM001-055在連續12周的給藥期內,在安全性有保證的情況下,還看到了劑量依賴的藥效趨勢,特別是患者的用力肺活量表現有所改善。對此,徐作軍教授評價稱,“這是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結果”。

在此前的交流中,英矽智能曾表示,ISM001-055更爲關鍵是Ⅱb期臨牀,即觀察藥物在少數病人身上的有效性,如果能夠順利走過Ⅱb期臨牀,那麼ISM001-055最終成功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

如今ISM001-055的表現比預期的更好。徐作軍教授表示,接下來他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將聯合英矽智能,與監管方做進一步的溝通,完善並調整臨牀方案,希望在更大的IPF患者羣體內,複製在IIa期臨牀試驗的積極結果。“同時,我們也期待這個項目能夠獲得突破審批審評的機會。”他說。

▌講故事走不通,AI製藥更需變現

與傳統藥物研發相比,AI製藥被認爲可以提高、優化新藥研發的效率及質量,降低臨牀失敗概率及研發成本,因此過去十年AI在製藥領域獲得了爆發式增長:資本投入加大,新公司相繼成立,相關論文、專利、技術等不斷突破新高......

然而,隨着創新藥寒冬的到來,加上前期泡沫膨脹,如今的AI製藥又開始進入了調整期,新銳AI藥企要麼破產,要麼被大企業吞併,嚴重依賴融資而沒有明確盈利模式的企業也逐漸淡出市場。

今年4月,英國老牌AI製藥公司BenevolentAI就因管線失敗宣佈將裁員30%,並關閉其美國辦事處,而在此前的2021年5月,這家公司已經經歷過一波180人的裁員。隨後在前不久,美股兩家上市公司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和Exscientia也宣佈以6.88億美元的價格進行戰略合併,成爲業界又一則重大新聞。

“AI製藥講故事的時代已經過去,整個行業開始迴歸理性優勝劣汰。市場對AI製藥公司的期待更加務實,不管是管線進展還是授權收入,就是要真正看到技術能夠落地。所以管線推進不順利,或者是收入比較少的公司,可能會比較困難。”任峰告訴記者。

“在此前的炒概念階段,市場對AI製藥普遍持樂觀態度,並且催生了多家龍頭公司,港股上市的晶泰科技便是其中之一。但隨着AI製藥成果落地不及預期,加上市場下行,現在的AI製藥又逐漸迴歸CRO本質,就是要看是否真能提高研發效率,主要挑戰是單體合同小,所以需要一個類似ADC的機會,讓AI在某個環節成爲必需。”投資人丁俊(化名)亦向《科創板日報》記者指出。

在行業加速出清之際,收入及盈利能力顯然更能體現一家公司優秀與否,因此英矽智能正在加快自身管線及技術的變現,以期能夠在未來的2年之內達到盈虧平衡。

據任峰,與全球已上市的AI製藥公司相比,2023年英矽智能在收入端僅次於薛定諤排名第二,達到了5120萬美元,而今年上半年的收入甚至已經超過去年全年。英矽智能的收入主要來自三種商業模式,包括AI平臺(商業化軟件)的對外授權、藥物研發項目的對外授權、以及通過與大型藥企進行戰略合作,獲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等。

“這三種商業模式中,如果只是做軟件的授權,天花板會比較低;做戰略合作又會受制於合作伙伴的戰略,這條路會比較被動;所以我們認爲最主要的商業模式就是自己做管線,做到一定的階段,然後對外轉讓出去,這樣就可以得到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銷售分成,這是我們認爲AI製藥最有可能走通的商業模式,我們也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任峰表示。

據悉,去年英矽智能5000多萬美元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兩個管線的對外授權,交易對象分別是美國Exscientia和意大利Menarini公司。而今年上半年同樣如此,英矽智能的絕大部分收入依然是來自管線的授權和里程碑付款,其中既包括新的管線授權,也有已有授權管線的里程碑付款等。

“英矽智能的強項就在早期研發,我們的AI平臺也是聚焦早期研發,後期的大規模臨牀以及商業化並不是我們的強項,所以未來我們會有自己的幾個核心管線,但其他管線我們會爭取更多的對外授權合作。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大家可以聽到我們更多的好消息。”任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