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臺海領空45載!F-5戰機年底除役 勇鷹高教機將成軍取代

F-5E/F戰機捍衛臺海領空一甲子,參演各大操演任務年底即將除役。(青年日報提供)

空軍將於今年底逐步汰換守護臺海上空超過45年的F-5 E/F戰機。曾是我國民國60至80年代主力機種,全盛時期爲空軍5個飛行聯隊之主力機種,部分戰機更投入假想敵中隊任務,研究共軍戰術戰法。但隨着三型二代戰機服役,F-5E/F戰機全面擔任部訓機任務,如今即將卸下飛行任務,讓國人無限感傷,但守護臺灣領空的功績,絕對是永遠的記憶。

F-5 E/F戰機。曾是我國民國60至80年代主力機種。(青年日報提供)

空軍明天即將在臺東志航空軍基地舉辦「空軍教練機換訓成果展示」,讓F-5戰機及即將成軍的勇鷹高教機翱翔天際展演,同時也爲12月1日於空軍官校成立的「飛行訓練指揮部」進行熱身。

空軍規劃,F-16V Block70全數性能提升完畢及勇鷹高教機的成軍,12月1日將新編成第七戰術戰鬥機聯隊及空軍飛行訓練指揮部,第七訓練聯隊將成爲F-16V戰鬥機聯隊。未來空軍飛官訓練,以駐地在官校的「空軍飛行訓練指揮部」爲主。

根據《青年日報》報導,民國50年初,面對中共企圖武力犯臺與高性能戰機供售困難之際,我國採取國際合作生產及自制飛機兩方面着手進行。於民國57年與美國諾斯洛普公司洽談合作生產F-5E/F戰機,62年,中美雙方政府簽訂協議備忘錄,由諾廠提供生產飛機之各項技術、人員訓練等資料,而專案以虎安(Peace Tiger)1號至6號計劃名稱銜接執行。

民國63年10月30日,編號5101的第1架F-5E戰機出廠,被命名爲「中正號」,成爲我國首架國造戰機;「虎安計劃」持續進行至民國75年底,一共生產了242架F-5E戰機及66架F-5F戰機,共計308架,佔全球總量的1/4,一躍成爲最大的F-5E/F戰機使用國。

而F-5E/F戰機也於民國63年底開始陸續投入各聯隊接裝服役,全盛時期爲空軍5個飛行聯隊之主力機種,與F-104戰機撐起我國空防重任。

因F-5E/F戰機優異靈活性,該型機曾投入空軍第737聯隊46中隊,利用搜集共機與武器性能進行資料分析,制定假想敵訓練模式,以共軍最新戰術、戰法,並透過實兵演練,藉以訓練飛行員克敵制勝之道與戰術戰法,成爲我國的「捍衛戰士」。訓練時,飛行員除要演練躲避敵軍雷達偵察,還要駕機穿梭在高峰低谷間,其中要翻越中央山脈南段著名主脊─海拔3668公尺的關山後,再俯衝外海實施炸射訓練,考驗飛行員空中纏鬥作戰與駕駛能力。

此外,在民國68至79年間,南、北葉門爆發內戰,當時與我國仍有邦交的沙烏地阿拉伯,擔心北葉門遭到赤化,而向我國求助,當時空軍先後派遣700多位F-5E戰機飛行員與地勤人員,前往中東傳授F-5戰機維護與訓練經驗,協助北葉門作戰,以對抗共產勢力擴張,史稱「大漠計劃」。

隨着二代機及勇鷹高教機接續投入空防戰備及飛行員訓練工作,F-5E/F戰機也即將卸下部訓機任務,僅由F-5E戰機改裝之 RF-5E偵照機繼續實施偵照任務,除執行一般戰訓任務外, RF-5E偵照機也支援國土探勘與災害搶救,曾在九二一地震、莫拉克風災後拍攝受災狀況,供搜救單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