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好老年人的錢袋子
據報道,2022年以來,山東省濟南市傳統養老詐騙追贓挽損5.7億元;涉老年人電信網絡詐騙立案1158起,止付挽損5200餘萬元。
養老錢是羣衆安享晚年的重要保障和底氣。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羣體辨識能力不強、風險防範意識偏低、認知結構陳舊等弱點,以提供“養老服務”、投資“養老項目”、銷售“老年產品”等爲噱頭,設置各種陷阱坑騙老年人的錢財,使不少老年人因被騙而陷入困境。這不僅損害老年人福祉,影響家庭和睦,而且社會危害性極大。
隨着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加速,老年人如何防範詐騙陷阱,避免財產損失,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斬斷伸向老年人的詐騙“黑手”,守護好他們的“錢袋子”,既是廣大人民羣衆的迫切願望,更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
加大依法打擊力度,爲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法治保障。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和電信詐騙專項行動,出實招、下重拳,精準打擊養老詐騙犯罪團伙,嚴懲違法犯罪分子。此外,要全面開展隱患摸排工作,暢通舉報渠道。司法機關在堅持嚴懲嚴處的同時,要下大力氣追贓挽損。
持續強化宣傳引導,提高老年人的防範意識。不斷拓寬宣傳渠道,豐富宣傳內容,以多種形式開展線上線下集中普法宣傳活動。最大限度擠壓行騙空間,提升老年人反詐防騙意識,在全社會推動形成養老詐騙“人人喊打”的氛圍。
推動行業規範,促進養老產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國老齡市場需求旺盛,但老年服務行業發展相對滯後,產品供需存在矛盾,部分法律法規和政策尚不完善,行業監管存在死角,爲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相關部門應深入查找養老領域存在的管理漏洞和潛在風險隱患,聚焦與中老年羣體日常消費密切相關的食品、保健品、旅遊等領域養老服務,推動涉老產業各類活動有序開展。
消除涉詐問題,既需制度之“剛”,築起堅實的防詐反詐堤壩,又需人文之“柔”,培育溫馨的愛老敬老風尚。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多與父母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和精神需求;社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助老、爲老、愛老活動,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組織要密切關注並及時掌握獨居老人、留守老人的生活狀況,最大限度地爲他們提供幫助。同時暢通老年人反映訴求的渠道,積極探索建立老年人養護服務等專門機構,不斷滿足他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爲廣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崔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