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家庭數被低估、年輕患者資源不足 民團盼立專法
超高齡社會將至,失智症需求需要政府直球面對,除了呼籲訂定專法,亦要求政府藉由科學方法,分析「被低估」的臺灣失智家庭數量;同時,除高齡失智患者外,也應提供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適切的資源與服務。圖/臺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現行「臺灣失智症政策綱領2.0」將於2025年告一段落,臺灣失智症協會等14個失智症團體,今天聯合發佈「2024大選建言」。臺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超高齡社會將至,失智症需求需要政府直球面對,除了呼籲訂定專法,亦要求政府藉由科學方法,分析「被低估」的臺灣失智家庭數量;同時,除高齡失智患者外,也應提供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適切的資源與服務。
失智症民團提出的第一項政策倡議即是訂定「失智症防治照護專法」。陳筠靜表示,鄰國日韓都以設置失智症專法,訂定專法有助於政策穩定及永續;目前政策綱領由衛福部主導,未來希望在政院層級設置「失智症政策推動小組」,加強部會之間的橫向聯繫,強化政策執行層面的約束力。
在失智症確診人數方面,陳筠靜表示,政府雖有相關着力,以失智照護服務管理系統、照顧服務管理資訊平臺、身心障礙個案管理系統等特定服務使用人數加總計算,但目前僅掌握24萬失智家庭,實際上有許多家庭未使用長照資源,沒有被準確分析,建議政府定期辦理失智症家庭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藉此精準掌握疾病趨勢及病友需求,以利資源準確布建。
「穩定財源是另一重點,目前政府補助方式幾乎年年都在修改,對於民間團體推動中長期計劃、發展創新服務相當不利。」陳筠靜表示,失智服務一直以來是以年度計劃方式執行,每年受到政策滾動式修正而大幅影響服務穩定發展國家應以穩定財源和中長期政策規劃,健全發展質量兼具的失智照護體系,並且重視治療及照護的研究發展。
至於多樣性服務,陳筠靜建議,政府研擬失智服務創新計劃時,應提早安排、公佈,且要奠基於實際研究,並與民間團體多加討論,否則對於民團而言在資源投入、教育訓練等層面都是一大挑戰,恐會讓新加入的團體流失。
另外,陳筠靜也說,爲確保獨居失智者或疾病識能不足、照顧資源缺乏家庭中的失智者得以接受良好照顧,同時使高負荷的家庭照顧者無須在分立的資源系統中四處求助,亟需發展多樣性支持照護服務,並廣設如「失智共同照護服務中心」整合型諮詢窗口,及時銜接各類資源服務,防止照顧悲劇發生。
「年輕型失智症族羣,在失智症照護裡面相對弱勢。」陳筠靜表示,年齡介於45至64歲的年輕型失智人口約有一萬多人,在以高齡失智者爲主的政策下,可取得的照護資源和支持服務相當有限,對於年輕失智症患者而言,生涯規劃、家庭經濟、子女教養等均相當辛苦,希望政策針對年輕型失智症家庭,有更多投入,提供合用資源。
失智者常因認知功能下降而在社區中自立生活面臨障礙或弱勢處境,如認不得路而不敢出門、表達困難而被拒絕交易、判斷力不足而被詐騙、被不當對待卻不懂求助等。
陳筠靜呼籲,除持續強化對各行業宣導失智識能及友善態度外,更要從學童教育開始向下紮根,並由制度面積極去除障礙,提供必要支持服務,在交通、消費、金融手續、受虐通報等方面進行案例蒐集和制度檢討,發展行業指引和創新支持服務,打造失智友善共融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