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臺灣貓羣(CATs) 名揚四海

施振榮

對於臺灣未來的發展方向,我曾在一九八九年提出臺灣的願景是「科技島」,並要扮演「世界公民」的角色;二O一六年我再次提出臺灣未來的新願景則是要成爲「創新矽島」(Si-nnovation Island),打造臺灣成爲「東方矽文明」(Oriental Si-vilization)的發祥地。

尤其過去臺灣已經在3C物質文明方面對世界做出貢獻,未來要如何才能讓臺灣在精神文明的層面,也可以爲全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呢?

我認爲,臺灣要具體展現「東方矽文明」,就要靠臺灣貓羣(CATs),才能讓臺灣名揚四海(Taiwan CATs Charming the world)。這裡所談的「CATs」,其實指的就是:「Culture」(文化)、「Art」(藝術)、「Technology」(科技),藉由臺灣「貓羣」來展現東方矽文明對全世界的魅力。

記得我在九○年代後期擔任亞洲企業領袖協會(Asia Business Council)會長時,有一次在韓國召開年會,當時韓國政府與大企業及影視圈(電影、戲劇、音樂)攜手合作推動韓流,大力扶植文創產業,如今韓國的文創產業在國際上的形象大幅提升,韓流也爲韓國創造出可觀的收益,並帶動文化輸出。

臺灣的藝術文化要推向全世界,臺灣藝文界具創意、人才優質且能量足夠,只是苦於臺灣本身的市場太小,資源投入後的回收往往不盡理想。因此,政府政策方面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來扶植臺灣貓羣,提供藝文團體更好的發展環境。

一方面,要鼓勵藝文團體投入更多資源,創作出更多優質的節目內容;另一方面,則是要鼓勵企業福委會,讓員工本人與眷屬投入更多的藝文消費,讓臺灣的藝文生態可以生生不息。

尤其東方矽文明很重要的一環就是科技,在矽科技的發展基礎上,藝術文化也要借重科技,藉由文化與科技的整合,可以讓藝術創作更豐富,例如雲門的《毛月亮》、《波》等創作都借重科技,也在國際上受到歡迎及重視。

且透過網路科技,還可讓創作更普及,被全世界的人看見;借重科技也可降低製作成本。

此外,沉浸式展演也是一種藝術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由我共同創立的科文雙融,旗下雙融域在臺北一○一打造了沉浸式場域Ambi Space One,一路走來的演出包括當代傳奇劇場的《蕩寇志》、生成藝術家吳哲宇的《混沌實驗室》個展、灣聲樂團的《弦舞I》音樂影片、國際大師江賢二的《江賢二光影沈浸展》等,從表演藝術、音樂到視覺藝術,都可在沉浸式場域創作,也受到許多好評。

目前政府爲鼓勵上市上櫃企業支持文化發展,將「企業促進文化發展」明確納入永續發展實踐範疇。在公司治理評鑑中,上市櫃公司只要投入資源支持國內文化發展,並於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書中揭露相關內容,即可於評鑑中得分。

期盼未來政府能推出更多的獎勵措施及投資抵減政策,以鼓勵企業界挹注更多的資源推動臺灣藝術文化的發展,最終得以實現「臺灣貓羣(CATs) 名揚四海」。(作者爲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