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還是痱子?新手媽媽千萬被搞錯了!

一到夏天,天氣炎熱,寶寶身上很容易出現小紅疙瘩。新手媽媽因爲沒有經驗常常混淆,搞不清楚這些小紅點到底是痱子、溼疹,別怕,呱媽來幫你識別。

什麼是溼疹?

溼疹是一種好發於嬰兒頭面部的過敏性皮膚病,始發於2~3個月大的寶寶,表現爲頭面部紅斑、丘疹等皮疹伴瘙癢,或有液體滲出、結痂性皮損等。

本病發病無明顯季節性,可泛發或侷限,由於病變在表皮,愈後一般不留瘢痕。總的趨勢是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輕。

什麼是痱子?

痱子也是寶寶的一種常見疾病。特別是在夏季或溼熱的環境中,皮膚出汗過多又不能很快蒸發,導致排汗的皮膚出口阻塞,汗管內的汗液不能往外排出,只能滲入周圍組織,引起的皮膚炎症。

一般不需要治療,嚴重者需要外用或口服藥物治療,皮膚清涼後,痱子通常會自行清除。

溼疹和痱子德詳細區別?

發病原因

嬰兒溼疹屬於皮膚的變態反應性疾病,由於皮膚乾燥,導致角質的抵抗能力下降,加上過敏原、細菌等刺激導致皮膚出現的炎症反應。溼疹分爲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溼疹三種,如治療不當可從急性發展爲慢性。

痱子在臨牀上又稱爲汗疹,顧名思義與汗液有關,是指汗液不能及時從體表蒸發,導致汗液在汗管或汗孔瀦留,加上繼發有細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導致皮損出現。

發病時間

溼疹在冬春季好發,夏季的發病率相對低一些。因爲冬春季節天氣乾燥寒冷,嬰幼兒的皮膚屏障功能薄弱,加上免疫系統發育可能尚未完善,容易出現皮膚水分丟失的情況,誘發溼疹。

痱子多好發於炎熱的夏季,這個時節天氣悶熱,人們出汗較多,汗液不易排出蒸發。

發病部位

痱子:多在頸部、肘窩、胸背等部位,寶寶易發生在容易出汗多的部位,如頭部、前額等。

溼疹:任何部位,多發生於面頰部、前額、耳後、眉弓等。

發病症狀

溼疹:常有食物過敏、氣候改變、使用某些洗浴或潤膚品等明顯誘因,導致身體出現丘疹或水皰。一般以滲出性溼疹多見,皮損形態多樣,多對稱分佈,患處皮膚紅腫明顯,可有滲出、糜爛、鱗屑和結痂。且溼疹患兒的親屬往往會有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的家族史。

痱子:多在頭、面部、頸部、胸部、肘窩等處出現針頭樣大小的紅色水皰或膿皰,多密集成片出現,周圍較少有紅暈,皮損常常很癢,患者可因搔抓出現水泡破潰、滲液。

起病和消退時間

痱子:在高熱環境、溼熱環境中容易發生,但在涼爽的環境裡會自行消退。

溼疹:發病原因較多,它是有關於過敏的疾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病的。一般來說易患溼疹的寶寶在受到一些過敏原的刺激後,就會引起溼疹。

此外,一般剛出生後吃母乳的寶寶也容易起溼疹。因爲有可能是通過母乳含有過敏原的食物而引起溼疹。慢性病程,不易消退。

長了溼疹和痱子怎麼辦?

溼疹患兒的父母應注意冬春季節室內溫度不宜過高,保持房間內溼度適宜,避免過度乾燥。同時寶寶的衣服要根據溫度及時調整厚度。如果要給孩子塗抹護膚品,一定要選擇溫和、中性無刺激、不含激素類的產品,防止引起過敏症狀。如果溼疹反覆發作,建議家長帶寶寶去醫院做過敏原檢測,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可更好地預防溼疹復發。

孩子長痱子之後,家長一定要經常給孩子用溫水洗澡,洗完後擦乾,適當塗點兒痱子粉。平時孩子出汗後一定要用柔軟的毛巾擦乾汗液,及時更換的衣物。如果寶寶患處丘疹出現化膿感染,應儘早就醫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呱媽小嘮叨

當寶寶皮膚過敏或感染較重的時候,爸爸媽媽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看病治療,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