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因素?KY股營收轉折訊號出現

(KY股業績近五年呈現持續成長。資料來源/CRIF)

臺股中的KY類股,多是以中國大陸爲主要生產基地,據CRIF中華徵信所統計,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及至2022年的疫情大流行期間,整體KY股整體的表現可圈可點,營收表現、毛利率表現、營益率表現,以及稅後淨利都很突出。

CRIF研究團隊25日指出,不過今年第1季KY股營收總額由2022年同期的2,434.76億元,下滑到2,082.14億元,營收總額衰退14.48%,且衰退幅度較全體上市櫃公司營收總額衰退11.73%來得高,「這部份值得關注,是否透露營收出現轉折的訊號?」

CRIF分析,108家KY股中有38家爲電子科技供應鏈,若加上與電動車相關的8家供應鏈,家數則達46家,佔整體KY股比重的42.59%,截至2022年底,整體KY股在中國大陸共設有498家子公司。

基於美國持續對廠商祭出赴中國大陸投資最嚴厲的管制,CRIF指出,此舉除顯示美國對於持續壓制中國大陸科技業發展的決心,不惜犧牲部份供應鏈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臺灣科技供應鏈想要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的時日有限,供應鏈面臨嚴峻選邊站的壓力,以中國大陸爲主要生產基地的KY股將是承壓最大的族羣。

面對中、美對科技供應鏈的新情勢,CRIF研究團隊發現,KY股企業已開始在東協地及印度的佈局,不過2022年來自東協及印度的獲利佔整體比重僅31%,顯示佈局速度還不夠快,當美國持續擴大對中國大陸科技業的制裁速度,KY股仍會是震波的震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