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兩週年之際,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院士將獲小行星命名

楊福家先生是享譽世界的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今年7月17日是他逝世兩週年紀念日。

澎湃新聞記者從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方面獲悉,復旦大學、國家天文臺、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和寧波諾丁漢大學擬於7月17日聯合舉辦“楊福家星”命名儀式暨《楊福家畫傳》發行儀式、“楊福家教育基金”啓動儀式以及紀念楊福家先生逝世兩週年學術報告會等多場活動,以深切緬懷楊福家先生的卓越貢獻,傳承他的科學精神、教育理念和高尚品德。

根據已公佈的議程,17日上午,國家天文臺領導將致賀詞並宣讀“楊福家星”國際命名公報及命名證書,國家天文臺還將介紹“楊福家星”發現經過和軌道運行情況。最後,由國家天文臺頒贈命名證書、軌道圖銅匾。

根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著名核物理學家、教育家、復旦大學原校長、寧波諾丁漢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館資深館員楊福家教授2022年7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6歲。

中央文史研究館提供的簡歷介紹,楊福家,男,1936年6月生。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曾任復旦大學校長、上海市科協主席、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協副主席、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2012年1月被聘任爲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2017年1月轉爲資深館員。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的、永久性的崇高榮譽。

公開資料顯示,根據目前的規定:一顆小行星要在累積了至少4次衝日期的觀測數據後,方可獲得永久編號,並確定發現權歸屬和命名權歸屬。通常發現權和命名權歸屬同一人(或組織),提供了第一個衝日期觀測數據報告的觀測者將獲得這兩項權利。

小行星的名字通常由兩部分組成:永久編號+名字。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一般會根據發現者的提議來對小行星命名。而所有小行星命名,均須報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通過,然後國際小行星中心會在《國際小行星通報》上正式發佈,並通知世界各國天文臺此星名將成爲該小行星的永久星名,同時列入每年出版的《國際小行星星曆錶》上。

用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並不少。

早在1964年,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964年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爲1888的小行星便被命名爲“1888祖沖之”;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小行星中,還有“2012郭守敬”“1802張衡”“2051張鈺哲”“2027沈括”“2899邵逸夫”“3763錢學森”等。此外,國家天文臺還命名過“7681陳景潤”“25240錢三強”“17606吳孟超”“148081孫家棟”“31230屠呦呦”“79694南仁東”“281880吳偉仁”“347336張彌曼”“3421楊振寧”“10930金庸”等小行星,北京天文臺也曾將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爲“8315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