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式黃斑部病變新療法 不必再打針

除研發治療溼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外,工研院的「眼底影像人工智慧判讀技術」不僅可偵測出糖尿病眼底病變,還有心血管疾病AI風險預測模型,可完善糖尿病患全面性照護。(邱立雅攝)

過去溼式黃斑部病變需要用眼內注射來治療,直接在眼球上打針,工研院研發出治療溼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眼藥水可穿透眼睛層層結構,抵達眼球底部。該項研發今年獲得工研院菁英獎傑出研究獎金牌。

溼式黃斑部病變是長者的常見疾病,由於3C產品普及,年輕患者也逐漸增加,傳統治療需要患者每1至2個月跑醫院1趟,由醫師在眼內注射來治療,此治療方式有出血、感染,還有眼壓上升等風險。

工研院開發出治療溼式黃斑部眼藥水,最大特色就是「滴眼藥水就可治療、不必上醫院打針」,運用配位超分子複合載體技術,讓眼藥水的藥效可以穿透眼睛層層的結構,抵達眼球底部來治療。

研發團隊指出,經前臨牀多重疾病模式驗證,這款眼藥水與現行眼內注射的療效相當,若成功上市,有機會取代現行眼睛打針的治療方式,目前已取得臺灣、日本、大陸、歐盟等地的國家專利,並已完成技術移轉,進入2期人體臨牀試驗。

治療溼式黃斑部眼藥水今年獲得工研院菁英獎傑出研究獎金牌,同樣獲得該獎項的研發還有眼底影像人工智慧判讀技術、新世代毫米波PI/液晶高分子軟性電路板材料技術開發。另外兩項獲產業化貢獻金獎肯定的技術分別是創新眼科CRDMO產業化服務平臺及AI晶片國產自主,由核心價值啓動應用生態。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今年是工研院50週年,在經營策略上,工研院將透過企業管理、數位轉型、國際鏈結3個方向,幫助組織文化轉型。在研發策略上,工研院秉持研發以市場爲導向的思維,重新思考問題,進而找到新的解決方法與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