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蛇龜、柴棺龜生態服務給付今年起跑 雲投3社區列示範樣區

▲系發報器野放的食蛇龜。(圖/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今年1月起開始推動「食蛇龜及柴棺龜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劃」,前者示範樣區爲雲林縣斗六市湖山裡南投縣竹山鎮田子裡,後者爲南投縣名間鄉新民村,目前有20位農友參加友善農地給付、每人每年最高可領取3萬元獎金,湖山水庫人文生態保護協會、田家樂社區發展協會、新民社區發展協會也積極加入巡護監測給付行列,每年可核發最高6萬元獎勵金。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指出,龜是傳統文化當中的吉祥動物,代表長壽、平安,紅龜粿上面的龜印就是借用柴棺龜的形象,與柴棺龜屬臺灣5種原生龜類之二,但也皆因土地利用型態改變、棲地破碎與消失、非法獵捕與販運走私等問題,野生族羣存續面臨嚴重威脅,108年起公告爲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遭刀片式割草機誤擊、野生的食蛇龜個體。(圖/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

湖山水庫人文生態保護協會理事長林志樺表示,早期食蛇龜是常見物種,但水庫開發期間,大批當地食蛇龜轉往域外保育,加上盜獵事件頻繁,現今已難看到野生族羣,該社區自111年起申請社區林業計劃,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作,進行食蛇龜族羣重建及野放追蹤;竹山鎮田子裡位於清水溪畔,爲生態豐富的淺山森林環境,也曾有相當穩定的食蛇龜族羣,並自105年起陸續與中興大學、科博館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積極合作,進行食蛇龜保育、野放、監測與教育推廣。

▲柴棺龜。(圖/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

而名間鄉新民社區地處濁水溪與八卦山山脈交界處,擁有穩定且相對豐富的野生柴棺龜族羣,與新民社區的產業水田及平地果園有密切關聯;上述3個社區帶頭加入生態服務給付計劃、成立巡守隊,協助食蛇龜點位記錄、救傷通報、協助拆除違法或棄置之籠(網)具、進行龜類棲地巡守等工作。

▲友善農友生態講座。(圖/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

南投分署表示,友善農地給付則獎勵農民不使用刀片型機械除草機,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毒餌等非友善之耕作,耕作區外之土地進行草相營造,作物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柴棺龜則增加農地維持蓄(湛)水等,符合者每人每年最高可領取3萬元,目前已有20名農友申請參加;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也特別規畫辦理友善農作生態講座,邀請慈心基金會介紹綠色保育標章,同時邀請該所藤枝研究中心主任陳志輝分享野生的禾本科植物及草生栽培草種的選擇。

分署長李政賢呼籲示範區內的農友能持續加入生態給付行列(聯絡人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楊安琪/049-2761331#565),也鼓勵農民申請綠色保育標章,兼顧農業安全及生物多樣性,未來分署也會規劃各項環境教育與活動,讓更多人認識珍貴、可愛的食蛇龜與柴棺龜,提升保育意識,進而積極參與保育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