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只排第2!他列5大陸用語不能接受 「第1名」聽了就火

社羣平臺普及,許多中國大陸用語漸漸融入臺灣民衆日常生各中。美聯社

近年來社羣平臺普及,許多中國大陸用語漸漸融入臺灣民衆日常生各中。一位網友分享自己最不能接受5種大陸流行語,包括外賣、家人們、公交車、視頻、質量等詞彙,認爲明明自己都有的用詞,爲何要一直使用別的人。貼文引發熱議,不少人認同PO,覺得「聽了就躁」。

一位網友在「Dcard閒聊板」發文分享自己最不能接受的大陸用語,第5名是「外賣」,但覺得外賣和外送差異不大,兩者都有人在講,就「有點像臺灣人偷懶寫簡體字那種感覺」,還不是那麼地討厭。而第4名「家人們/小哥哥/小姐姐」,讓人覺得像推銷產品拉關係,不太中意。

講到第1到第3名,就有點火氣了。原PO表示,排第3的「公交車」連國小學生都常這麼說,學校教的應是「公車」,卻偏偏去抖音學大陸用語,教育是出了什麼問題嗎?再說到第2名的「視頻/軟件/硬盤」,視頻指的就是影片,這樣說會比較有文化嗎?尤其老一輩的更固執,聽了就很火。

原PO表示,最讓他不能接受就是「質量」這個詞。他認爲,在臺灣的用語是「品質」,「質量(Mass)」是物理專有名詞,指的是物體內所含物質的量,跟「品質(Quality)」是兩個獨立的詞,「尤其是走純二類的我,聽到這個我更不能接受」。

原PO也表示,並不是所有的大陸用語他都不能接受,以「內卷」一詞爲例,「說實在的,我們也沒有什麼更好更精確的詞去定義它」。但就是覺得,自己都有的名詞或動詞,卻一直用別人的,例如影片叫視頻、警衛叫保安、鳳梨叫菠蘿…,但「作文這樣寫還能拿分嗎?」

貼文曝光,不少人認同原PO紛紛留言迴應,「家人們,聽得超級躁」、「反饋,看到一次怒一次」、「出租屋我聽起來不太舒服,臺灣叫租屋處吧?」、「土豆、牛油果,買衣服看到形容牛油果綠就不想買了」、「考拉…看錶妹限時動態打還以爲是什麼新物種,估狗才知道是無尾熊」、「最討厭攝像頭、視頻」、「我媽是退休國文老師,她有一天講出視頻,嚇壞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