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資金行情引爆全球動盪

房市示意圖。(圖/林昱均攝)

很諷刺地,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產生嚴重經濟危機後,大家反省海嘯產生的原因是次貸風暴。由於華爾街的貪婪,設計不良的金融商品,形成嚴重的貧富不均,也因此演變成佔領華爾街運動。如今10來個年頭過去,「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某種程度救了經濟,讓股市、房市不但苟延殘喘,還屢創新高,貧富不均的問題卻更加嚴重。

在2008年9月15日百年老店雷曼兄弟週轉不靈時,美國政府決定放手任其倒閉,沒想到這一把火卻延燒到全世界的金融機構。美國政府雖於9月20日推出總值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包括購入金融機構之不良資產,但全球經濟危機無法止住。10月8日世界主要央行聯合救市,聯手降息,營造寬鬆的貨幣環境。

傳統的貨幣政策是使用利率的調控來影響資金成本,進而調整經濟。之後美國聯準會(Fed)到12月中再降一次利率,就幾乎到零的水準。當利率已經接近了零,就沒有利率政策,Fed再引進量化寬鬆,也就是非傳統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復甦及就業。

量化寬鬆的具體實踐是央行從公開市場操作,把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國債、房貸債券等證券購入,使商業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增加,爲外部的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這可視爲「無中生有」。其中「量化」指創造出指定金額的貨幣,也被簡化地形容爲間接「印鈔票」,而「寬鬆」則指減低銀行的資金壓力,就是不良資產的認定放寬。因此前Fed主席、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柏南克的名言「量化寬鬆帶來刺激效果」,就可以進一步地實現,支持了整體經濟運作。

美國自2008年以來到2014年,執行3輪量化寬鬆措施,這讓Fed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8000多億美元,一度劇增至4.5兆美元。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也開始膨脹資產負債表,共釋放約2兆美元。美國結束QE後,換日本和歐洲央行接手實行寬鬆:日本央行自2013年起,共釋出3.6兆美元用於購債;歐洲央行則於2015年啓動QE,亦釋放2兆美元資金。因此整體來說,美、中、日、歐4大經濟體過去10年共釋放12兆多美元,接近中國1年的GDP(13兆美元)的水準。

低利率的借貸環境,加上氾濫的資金。資金會選擇有報酬的地方去,資本市場就吸引大量的資金,形成股市持續創新高。蘋果、微軟、Alphabet、迪士尼、沃爾瑪、應用材料均創佳績,股價站上歷史高位。美股3大指數更一直突破歷史紀錄,道瓊指數最近已經衝到28000點。日股最近也再回到24000點的高峰,臺股則是衝到11800多點,離30年前的歷史高點頗近。

在亞洲,除了日本,普遍房地產稅制不完備,加上普遍認爲有土斯有財,因此也都造成了不動產市場價格的高漲。這個現象在華人世界尤其不陌生。根據國際房地產投資顧問機構「萊坊」(Knight Frank)的統計,2013~2018年,全球「住宅房價」漲幅最高的10個全球主要城市中,亞洲城市就佔了一半。而全香港(包含港島、九龍與新界)的平均住宅房價,這段時間就漲了3倍,如果以2003年的低點起算,15年來更漲了超過5倍以上。

臺灣從2003年SARS之後,房價開始上漲。2008年金融海嘯剛發生時,經濟也受到嚴重衝擊,房市有略微向下修正,之後政府大量調降遺贈稅吸引約5000億新臺幣資金返臺。因爲缺少產業投資前景,不動產反而成了資金最佳去路,房價持續飆漲到2014年後纔開始緩解。

但最近萊坊公佈的2019年第3季最新「全球豪宅指數」卻指出,儘管政經環境詭譎,全球豪宅走緩,年漲幅1.1%,不過臺北年漲幅卻達8.9%,傲視亞洲,這也解釋了資金行情,臺灣的房價難以大幅下修。

整體而言,富人一般擁有較多資產,如股票、不動產物業等,窮人的資產卻是微不足道。在這10年的量化寬鬆政策下,股市、房市屢創新高,已經爲富人帶來極可觀的進帳,富人還可利用低利率借錢來賺錢,創造更大財富。但退休人士,以及倚賴養老金、儲蓄所得過活的人,只能賺取微薄的收入,他們也都成了輸家。10年下來,富者越富,貧者越貧,貧富不均更加嚴重,也助長了社會的對立,造就世代鴻溝的日闊,也讓主張反貿易、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風起雲涌。

(作者爲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