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腦變形蟲侵腦「唯一途徑」感染醫:僅一情形可能存活

黃高彬說,食腦變形蟲感染的最初症狀與腦膜炎非常相像,待到後續診斷出來,多已是末期。報系資料照

衛福部疾管署昨發佈12年來首例「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爲一名北部30多歲女性,因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引發腦膜腦炎,病程進展快速,8月1日死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該蟲目前抗生素、抗病毒藥對它都「無效」,只有抗黴菌藥物有些微功效,但也無法100%肯定,最好是野外戲水時,注意別讓水從鼻腔嗆入。

疾管署昨發佈臺灣有紀錄以來第二例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患者近期無國外旅遊史,發病前曾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全案都仍待相關單位釐清。

黃高彬表示,本次事件的食腦變形蟲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野生微生物,大多再流速不高或靜止的小池塘、小湖泊,在海水或含「氯」的水中都不容易生存,因此主要爲淡水中的自然界微生物。

「食腦變形蟲等微生物的入侵大腦的途徑是『鼻腔』。」黃高彬指出,通常微生物侵入大腦,若從口腔、耳朵進入都不會到達中樞神經,通常從鼻腔進入,透過鼻中膈、嗅覺神經慢慢向上,最終抵達大腦中樞神經,導致疾病。

黃高彬說,食腦變形蟲感染的最初症狀與腦膜炎非常相像,皆爲發高燒、嘔吐等,因此相當困難區別診斷,但它的發病時程相當迅速,待到後續診斷出來,多已是末期,死亡率接近100%。

黃高彬表示,食腦變形蟲活動力很強,會導致全部腦組織被破壞,破壞力相當強,而人體的腦組織像豆腐一樣,輕易就被破壞了。同時,一般抗生素、抗病毒藥物都「無效」,僅特定抗黴菌藥物有些許效果,但臨牀使用經驗尚少,難以證實藥效;若被感染者運氣好,感染量微小,纔有機會存活,否則通常會因爲延誤就醫導致死亡,通常急救也救不回來。

「泳池一般都是安全的,泡溫泉只要溫度夠高也不必擔心。」黃高彬說,若溫泉的溫度偏低就要小心,尤其野溪溫泉等;若爲死水或水流非常小的近靜止湖泊、河川也都可能有微生物的危險。

一般游泳池都會投氯殺菌,氯濃度過高雖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黃高彬說,食腦變形蟲的相關案例在全世界都相當罕見,民衆不必太過緊張。此次被懷疑是感染來源的室內游泳池,是否爲業者引用到自然界的水源、水源被污染都有可能,或是水中氯濃度過低未達標準,也可能導致微生物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