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日本沒有協防颱灣義務(黃惠華)

左起:總統蔡英文、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圖/本報系資料照)

臺海安全問題是最大的國際問題之一,臺灣面臨被中共武力統一的壓力,臺海安全取決於印太地區的穩定與安全。對此,日本不時展現出對臺海安全的擔憂與立場,努力維持臺海現狀。尤其去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臺灣演講時提出「臺灣有事等同日美同盟有事」,引起國際大幅關注,日前安倍與總統蔡英文會談時再度重申「絕不能允許武力片面的改變現狀」。

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發布最新民調顯示,若中共犯臺,35%相信美軍會參戰協防颱灣,56%不信;43%相信日本自衛隊會參戰,49%不信,相信日本參戰者高於美國。可見安倍操作「抗中保臺」宣傳戰奏效,影響臺灣人對日本觀感的認知,成功擄獲臺灣人的心。

根據日本憲法「第9條」規定,禁止日本擁有軍隊以及攻擊性行爲。實際上自衛隊擁有武力,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十支軍隊之一,但是憲法過度管制,自衛隊無法在緊急情況下行使的權力,凸顯日本缺乏自行保證國家安全的能力困境。即便是號稱日本固有的領土北方四島,礙於憲法限制,也無法以武力解決,更何況是使用武力幫忙他國的問題?

日本政府爲了思索解決憲法限制的方案,2015年《新安保法制》通過之後,允許自衛隊使用最低武力保護日本領土以外友好國家,自然臺灣也包含在內。防衛大臣岸信夫對「臺灣有事時自衛隊的應對方針」明確表示,「重要影響事態階段,自衛隊可對美軍進行後勤補給及救援活動」。此話清楚表示,自衛隊扮演協助美軍後勤支援的角色,自衛隊沒有動用武力的能力。

去年安倍發表「臺灣有事」說之後,日本自衛隊與美軍擬定了一份聯合作戰方案,爲臺灣出現緊急狀況(受到入侵)做好應對準備。此份聯合作戰方案也只是「嚇阻」中共進攻臺海的行動依據。

無論是美日聯合作戰方案,還是「臺灣有事」說,都是美日同盟的綜合性威懾新戰略,此一戰略取決於敵方在採取進行侵略行爲之前,採取行動後必須付出沉重代價的「恐懼感」。也就是讓敵方採取侵略手段時,無利可圖,攻擊變得更加困難,而無法堅持下去。無論是威懾還是嚇阻都屬於心理戰的運用,並不等同於行使武力,這點需要有清楚的認知。

建構多層次社會、經濟、工業嚇阻條件,這種威懾形式是基於經濟因素。臺日關係得到彼此人民、社會、經濟、工業各個層面的支持,涵蓋公共生活的所有領域,刺激彼此國家發展,有助於形成一股威嚇的力量。這也是日本總是不斷在國際舞臺上聲援臺灣加入CPTPP,或者在醫療、半導體、氣候變遷、網路安全、通訊、犯罪預防等領域加強與臺灣的合作的原因。無論是贈送疫苗、極力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CPTPP,日本「半導體戰略」向臺積電提供補貼的方案等等都是創新嚇阻策略。

在臺日關係層次上來看,日本臺灣最大的障礙是沒有正式外交關係,沒有外交關係,何來正式的軍事合作?現實層面上,兩軍確實缺乏戰略對話機制,不具同盟關係,更沒有提供彼此軍事援助之義務,認清日本在安全領域上確保臺灣安全能力有限,國人不應該對日本防衛臺灣能力有過度的期待,畢竟自己的國家還得自己救。

即便如此,日本臺灣雙方政府目前應該思考的方式是,如何升級戰略伙伴關係,包括建立定期官方高層政治經濟戰略對話會議,針對特定的議題範圍達成協議,包括情資交換、經貿等議題,更有助於達成共識、共同理念,讓雙邊關係升級爲真正的戰略伙伴關係。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