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人權 總統要言行一致(劉心月)

臺灣民主基金會10日舉行第19屆亞洲民主人權獎頒獎典禮,賴清德總統親臨頒獎。(黃世麒攝)

12月10日世界人權紀念日,同時也是美麗島事件45週年,總統賴清德在臉書發文表示,臺灣走過38年的戒嚴,絕不會走回頭路;他還指出,面對歷史,一定要繼續發掘真相,「因爲只有知道真相、瞭解彼此,才能展開有意義的對話。」

經歷韓國總統尹錫悅日前發動的「6小時戒嚴鬧劇」後,賴清德的這番說詞確實動人,不過,除了宣示之外,他應該用更實際的方式讓國人相信他確實言行合一。

首先,賴清德與其指遙遠且經過歷任總統爬梳、追究過不知多少遍的歷史真相之外,眼前就有賴清德可以認真調查且難度甚低的真相,那就是民進黨立院黨團3日晚間Threads發文挺戒嚴,這篇貼文究竟出自何人?身爲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應該不難知道,他應該迅速公佈並給予嚴厲懲處,千萬不可模糊帶過。如果連一篇社羣平臺貼文的作者是誰都要全黨包庇,那國人如何能相信賴清德「不會走回頭路」?

說到人權,賴清德也不必向歷史借燈照路,眼前就有很好的機會讓他可以實踐對人權的保障。在世界人權日的前幾天,臺北舉行了一場「反霸凌、護勞權」大遊行,對象是發生嚴重職場霸凌事件的勞動部,行政院也迅速撤換了勞動部長,然而,新上任的部長洪申翰根本無能處理勞動部盤根錯節的派系人馬,對前任部長許銘春挪用就業安定基金偷渡舉辦類個人演唱會的活動,以及前勞發署北分署署長謝宜容挪用該基金裝潢個人辦公室的多項涉貪行徑,洪申翰除了小心翼翼地說「確實有部分不妥」之外,實際採取了什麼行動嗎?

如此消極被動,難道真是因爲涉案人都是傳說中的「菊系」人馬,所以不敢吱聲?提到陳菊,她的身分早已從美麗島事件的政治受難人轉變爲政治紅利受益人,多年來在政治舞臺上的翻雲覆雨,陳菊累積了可觀的政治能量,培養了衆多子弟兵。

然而,當這些寄生上流、吃香喝辣的徒子徒孫東窗事發,陳菊卻撇得一乾二淨說,「成年人必須爲自己的行爲負責」。言下之意,提拔陳啓昱擔任高雄市副市長、許銘春擔任勞動部長的陳菊都沒有責任,連一句「抱歉識人不明」這最基本的謙卑都沒有!陳菊甚至認爲民進黨的挺戒嚴文是外界過度解讀。

問題是,並不只有在野黨認爲該文就是挺戒嚴,包括美國《Newsweek》、日本《每日新聞》、韓國三大報《朝鮮日報》、《每日經濟新聞》、《首爾新聞》和KBS電視臺等許多國際媒體做了類似的評論,難道整個世界都誤會民進黨了?

真正有誤會的可能是賴清德。他在臉書上說,戒嚴統治讓臺灣的經濟…受到極大傷害。民進黨念茲在茲的臺積電、竹科、亞洲四小龍以及奠定臺灣發展基礎的十大建設等都是開始於戒嚴時代,賴清德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戒嚴違反人權、自由與民主等價值,當然必須揚棄,執政者連想都不應該想,民進黨立院黨團的發文讓人認定是挺戒嚴,無論如何都必須道歉、究責;而工時不斷增加、職場霸凌不絕的公務員和勞工,他們的人權,民進黨政府照顧了嗎?世界人權日,賴清德要做點實事,別用文青式語言掩蓋無心無能的執政真相。(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