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登堂入室 蔡政府成共犯結構(陳一新 )

圖爲2019年蔡英文總統接見由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左)率領的「2049計劃研究所」訪團。 (總統府提供)

《日本經濟新聞》最近報導傳出,美國拜登政府似乎在前國務卿希拉蕊建議下可能派遣官員進駐我國行政院與立法院,就近觀察我國決策過程與府會互動機制。儘管消息尚未經過美方證實,也不知道是否真有美國官員進駐我國政府相關單位,但從過去兩年美方政策的動向與邏輯推演,政府似乎不應等閒視之。

蔡政府長期對美國的予取予求,幾乎從不抗爭。以要求臺灣進口萊豬爲例,美方僅答應美臺會簽署雙邊貿易協定(BTA),但臺灣吃了兩年萊豬,BTA卻「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後來美方又提出「印太經濟架構」卻排除臺灣,爲了安撫我們再提「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雖完成首輪談判,但沒有具體成果。

俄烏戰爭自2月24日爆發以來,美方就進一步表示號召盟友支持臺灣。蔡政府與民進黨支持者爲此興奮不已,認爲美臺關係堅若磐石。但拜登政府很快就將俄烏戰爭聯想到可以利用臺灣消耗中共戰力。當美方努力讓臺灣烏克蘭化,與中國進行一場不對稱戰爭時,拜登政府就不斷派遣跨黨派代表團、國會訪問團前來臺灣說服我國接受調整徵兵制。前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甚至在臨別演說中警告臺灣兵源不足,應不分男女老少發展「全民皆兵」。

蔡英文長期推動「聯美反中」政策「抗中保臺」,在戰略思想上與美國有相通之處,美國遂將坐落在太平洋第一島鏈的臺灣視爲對抗中共解放軍的橋頭堡。也正因爲如此,蔡政府發現,徵兵制的議題不斷延燒,竟然成爲2022年九合一選舉重挫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影響所及,徵兵制的議題讓蔡政府遲遲不敢宣佈,造成尾大不掉之勢。

2022年以來,美國官員與國會領袖絡繹前來臺灣,目的就在說服臺積電移往美國投資。當臺積電移機美國的同時,不啻自我削弱臺灣的鎮島之寶。雖說此事是出於美國的壓力,但蔡英文未能善盡與美國溝通的責任,甚至積極主動勸服臺積電前往美國纔是關鍵。

2022年兩次訪問臺灣的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即曾爭取我國勞動基金、退撫基金、勞退基金等投資與他相關的基金公司。此顯示,當臺灣對於來自美方的要求都言聽計從時,美國的胃口也越來越大,甚至吃像極爲難看。

從以上美國的作風與邏輯推論來看,美國官員進駐我國行政院、立法院似乎不是不可能。果真如此,美方的目的恐怕是想主導蔡政府的政策走向,包括國安、國防、外交等領域。再來就是監督我國的財政運作情形,2008年美國政府沒收陳水扁家族部分財產,不無可能歷史重演。

蔡英文政府未能防微杜漸,不斷對美國的要求容讓,加上發展國產疫苗所暴露的所有弊端與九合一選舉所揭露的工程疑點,在在顯示蔡政府以使自己成爲一個共犯結構,而讓美國決定就近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