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麥卡錫來不來 蔡政府扮什麼角色(孫揚明)
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可能於今春訪臺,外界憂心可能再度造成兩岸對立。(美聯社)
美國甫上任的新任國會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就是否訪臺一事上出現新的表態;他最新的說法是,「目前沒有訪問臺灣的計劃」,「但是中國永遠不能告訴我哪裡能去,哪裡不能去」。這其實是一個最平衡穩健的說法,既保護了自己的尊嚴,又沒有對中共進行會被認爲是挑釁的行爲。
其實,麥卡錫這樣的表態乃屬必然。就大的圖像來說,美國的兩岸政策正在進行一輪新的檢討,這樣一場檢討大致會在今春出現結果;而麥卡錫如果在這個(包括兩黨在內)檢討未果之前貿然造訪臺灣,極可能造成更壞而不可測的後果。 如果從較小的美國兩黨競爭圖像來看,這樣的訪臺之行,如果操作不當,必然將影響共和黨明年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的選情;這樣的結果,將會與原先共和黨希望製造民主黨政府在兩岸政策困境的意圖完全相反。
其實不論就執政的民主黨與在野的共和黨而言,對於麥卡錫乃至前任的裴洛西訪問臺北一事,都有相當強烈的反對意見,這其實也是此回政策檢討的原因之一。瞭解內情的人就明白表示,「這其實也是爲何華府愈來愈多的人在談論所謂的『護欄』(Guardrial)的概念」。
當前華府內部最大的共同語言裡,「抗中」(push back)無疑是首選之一;但最重要的是,這個「抗中」並不就表示要與中共進行一場最終可能是彼此都無法接受的戰爭。拜登政府一直強調的「競爭而非衝突」就是着眼於此。在這樣的概念下,彼此最終不碰觸對方的底限思維就成爲必要。去年11月的「拜習會」也是圍繞着這個概念發展,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5日將出發赴北京的接續對話也將依此發展。
在這樣的整體圖像下,無論麥卡錫原先對訪臺的說法爲何,現下提出一種新的說法就有其必要性;因爲無論如何,麥卡錫的位置是美國總統接班順位的第二位,僅次於副總統,說他動見觀瞻並不爲過。
於是,在華府與北京都出現反對麥卡錫造訪臺北的聲音之下,麥卡錫提出一個非常穩健且給自己留了面子的說法就非常必要;而且麥卡錫的說法還留了一個伏筆——他並不是說他「不訪問」臺灣,只是「目前沒有計劃」。
其實,一個真正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蔡政府在這次麥卡錫準備訪臺的過程中,到底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是蔡政府利用共和黨與民主黨的鬥爭而邀麥卡錫來訪?還是共和黨在鬥民主黨的拜登政府時,利用臺灣當做工具?若是前者,那表示蔡政府沒有戰略概念而不知死活。蔡總統應該想想當年李登輝一心想利用美國玩「尾巴搖狗」的作法,最後卻被美國逼得與中共進行對話的那段過程;若非當年的921大地震,兩岸恐怕早已進入戰事!
若是後者,那就表示蔡政府在這個棋局中,完全沒有擺脫棋子的命運,終將不過是棄子的下場。(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