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馬習二會的和平前景(吳崇涵)

無論馬英九此次是否與習近平進行「馬習二會」,兩岸皆須走出屬於自己的和平穩健道路。圖爲2015年馬英九及習近平在新加坡首度會面。(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阿基裡諾表示,中國大陸仍舊目標在2027年前,建立武力攻臺能力。這是繼美國退役海軍上將戴維森在參議院作證時表示,2027年是中共很可能發動攻臺武統的時間點後,另一位美國高階將領沿用此論述。在金廈問題進入衝突螺旋,與兩岸關係緊張之際,再度掀起輿論譁然。

此「2027大限」言論,儼然成爲華府許多智庫和決策者之共識。華府與盟友的許多防禦應變計劃,也都圍繞在2027年這個核心日期制定。然而,習近平在去年參加APEC時,亦否認2027或2035攻臺計劃的時間表。那在分析與判斷習近平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方面,該如何分析民進黨政府與部分抗中人士,「幻想」與「臆測」中共武力犯臺呢?

在研究國際衝突與戰爭時,我們必須非常明確理解,決策者在運用理性決策時,會審視發動戰爭之「機會」與「意願」。此兩要件,必須是同時存在的必要條件。簡言之,決策者要發動任何戰爭前,要同時具備「機會」與「意願」兩要件。現在美國軍方與智庫一致認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在2027年達成建軍百年之目標,具備兩棲作戰與登陸的實力。若「實力」即「機會」,那習近平攻臺的「意願」在哪?吾人該如何確認他具備武力犯臺「意願」,且足夠強烈?

蔡英文政府執政近8年來,北京不斷強調「和平統一」兩岸論述,主要還是呼應習近平「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然而,面對民進黨政府不放棄臺獨主張,且兩岸進入衝撞的深水區,目前很難確保習近平不會增加其武力犯臺的「意願」。換換言之,中共動武「意願」之強弱,將伴隨民進黨藉由「華獨」逐漸邁向「法理臺獨」的策略。更有甚者,欲藉由鼓動臺獨勢力逼迫北京增強「武統」的意願。

當然,兩岸人民必須瞭解戰爭殘酷的事實。由於不願意邁向戰爭,因此「避戰」遠比「備戰」來的更有效率與和平。馬英九前總統近期將率領「大九學堂」學生拜訪北京、陝西與廣東,將採用「學生交流」與「對話管道」之方式,試圖在劍拔弩張的兩岸關係中,維繫兩岸和平穩定。然而,民進黨政府在蔡英文與賴清德前後執政,採用現實主義「抗中」思維與邏輯,迫使習近平武力犯臺的「機會」與「意願」與日俱增。此時,臺灣若缺乏運用自由主義的溝通與交流,替即將對撞的兩岸關係踩點剎車,那後果就是回到現實主義強調的「戰爭即國家本性」。

無論馬英九此次是否與習近平進行「馬習二會」,兩岸皆須走出屬於自己的和平穩健道路。若民進黨在抗中之餘,無法提出解決兩岸僵局與降低人民敵意的作法,那請民進黨政府誠實告訴人民,未來任何軍事衝突或漁船事件,將成爲常態。兩岸的和平與否,也只能奠基在軍備競賽與恐怖平衡。臺灣未來幾年是否生存在戰爭恐懼與仇恨當中,則不言而喻。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