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兩岸正落入俄烏陷阱(王欽)

臺灣在俄烏戰爭中對烏克蘭的支持和援助獲得迴應,在烏國首都基輔獨立廣場一面牆上,6月初掛上數十面國旗,其中包括中華民國國旗。(中央社)

俄烏衝突從爆發以來,大半年時間衝突規模不斷升級,現在已經發展到除了頓巴斯兩州以外新增扎波羅熱和赫爾鬆,四地一起併入俄羅斯,遠超年初衝突開始時的預期。

過程中俄羅斯雖然蒙受了巨大損失,但毋庸諱言的是,烏克蘭纔是損失最大的一方,而一直猶豫不決的歐盟,也成爲最受衝擊的受害者之一,如今連北溪一號和二號都同時發生爆炸事件,歐盟國家的能源供應將雪上加霜。

事後回顧一下這大半年的事態發展過程,很容易發現各方存在的各種誤判,尤其是對危機訊號的無限放大,各方都在自己認定的偏執想法中愈走愈遠。烏克蘭的防俄反俄心態本身就不健康,「睦鄰友好」可不是一句客套話,烏克蘭必須認清一個現實是,無論他們跟北約關係再好,也不能忽略對俄關係的經營,畢竟後者纔是永遠搬不走的鄰居,更何況其國內還有那麼多俄羅斯族裔,想依賴北約來制衡俄羅斯這本身就是一個走不通的死路。

對俄羅斯來說,本也不必過於擔心北約東擴造成的負面衝擊,抵制和反擊都是可行之法,但貿然發動戰爭對自己也是國力的消耗,而將4個州納入己方也等於讓自己失去戰略縱深,開始直面北約對抗的前線,他們當初的擔憂也由此變成了「自我實現」。

最莫名的受害者莫過於歐盟,他們雖然有緊跟美國的基本戰略,但他們一直以來也都有自己的利益關係,但在烏克蘭問題上卻一面倒的緊跟美國,失去了自己的外交自主權,但美國不會受到衝突的直接波及,歐盟卻需要,而且是直接受害者。這也說明歐盟幾個大國尤其是德國,在經歷領導層更替之後,缺少基本的戰略素養,在猶豫躊躇中讓自己失去了管控危機尤其是管控己方損失的契機,如今只能自己承擔相應的損失,其外交自主之路將更將漫長。

雖然在整個衝突過程中充斥着心理戰、認知戰以及各種陰謀論,但毋庸諱言,美國的戰略意圖比較清晰,那就是消耗俄羅斯,但美國本身也存在諸多誤判,這讓他們也沒有從中得到什麼便宜,俄羅斯並沒有像美國預想的那樣被拖垮,而美國自己也身陷經濟衰退困局,不會因爲俄烏衝突而好轉。

兩岸關係跟俄烏衝突局面有其相似之處,身處周邊的韓國、日本首當其衝,尤其是日本,作爲扈從一直緊跟美國步伐挑動兩岸對立。不過東亞局勢有個好處是南韓因爲半島局勢的掣肘,不可能像歐盟那樣走上一面倒的路線,不可能完全得罪中國大陸,而日本也只不過是口頭搗亂,關鍵時刻還是得重新掂量一下分寸,東南亞各國更是完全中立,絕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而且某種程度上還扮演着調和者的角色。

因此,真正的麻煩製造者就只剩下美國,拜登政府不斷地誤判,加上遏制大陸崛起的基本戰略底色,決定了他們總是按捺不住挑事的衝動。但對兩岸雙方來說,必須分清楚哪些是美國政府的行動、哪些是議員層級的自主行動,避免被後者牽着鼻子走,儘可能降低對立情緒,不搞危機升級,避免落入俄烏衝突的那種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