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藍白聯盟不應被抹紅(葉慶元)
針對2024總統大選在野整合事宜,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左一)、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二)及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右一)15日進行雙邊對談,並敦請前總統馬英九(右二)見證。會後四人一同發表聯合聲明,手牽手錶明藍白合的企圖。(翻攝自侯友宜臉書)
近日,在馬英九前總統的見證下,國民黨及民衆黨達成「藍白合」的六點共識,雙方同意透過民調機制產生總統及副總統候選人,共同競選;如果勝選,除國防、外交以及兩岸事務交由總統決定外,兩黨同意依據立法委員選舉的結果,共組聯合政府,由國民黨負責建設發展,民衆黨負責監督制衡。藍白合方案公佈之後,立刻扭轉先前賴清德穩定領先的選舉情勢,民進黨及周邊側翼也隨即散發「政治分贓」、「搓圓仔湯」、「中共支持」等等耳語,對於藍白政治聯盟進行政治誣衊。
實則,在其他民主國家,不同政黨間合組政黨聯盟,共同競選或是選後共同組閣,本來就是政治常態。以德國爲例,目前執政就是由社會民主黨、綠黨及自由民主黨三黨共組執政聯盟(三黨的代表色分別爲紅、綠、黃,所以又被稱爲「紅綠燈聯盟」);在此之前,社民黨也多次跟綠黨共組「紅綠聯盟」,與基督教民主聯盟/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及自由民主黨組成的「黑黃聯盟」競選。在2005年及2013年,更曾兩度因爲沒有任何政黨聯盟可以取得穩定執政多數,以致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不同政黨聯盟必須合作,共組「大聯合政府」執政聯盟。
此外,即使在我國,也不乏意識形態相左的政黨相互合作的先例。1995年,在施明德主席領導下的民進黨,即主張與新黨合作,兩黨共同競選挑戰國民黨的長期執政地位,選後共組聯合政府,以促進政治以及族羣和解。雖然新黨與民進黨在國家定位的立場上南轅北轍,新黨領導人趙少康、陳癸淼等人還是呼應施主席的主張,與施主席等民進黨代表共飲「大和解咖啡」,喊出「三黨不過半」,推翻李登輝總統領導下的黑金政治體系,以促進清廉政治。
如果連新黨跟民進黨,在族羣激烈衝突的1995年,都可以爲了推翻貪腐的執政者,共同合作競選;國民黨跟民衆黨,在2023年,爲了推翻貪腐的民進黨,爲什麼不能共組政黨聯盟,合作競選、執政?
國民黨跟民衆黨的兩岸立場,難道會比新黨跟民進黨差距更遠?難道近30年過去,臺灣的政治,反而變得更不能包容與合作?
回顧民進黨執政近8年,從口罩、快篩、疫苗、雞蛋、軍艦等,幾乎無所不貪,兩岸搞到兵兇戰危,跟李登輝執政末期相比,不論是「黑金政治」或是「兩岸情勢」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爲了避免臺灣進一步被掏空,爲了避免兩岸擦槍走火,藍白爲何不能合?只因爲藍白合可能威脅民進黨執政,就硬要扣上「中共支持」的紅帽子,這纔是臺灣民主無法持續深化,進行政策討論的主因。筆者呼籲民進黨,回到政策辯論,與藍白聯盟進行有意義的政策討論,這纔是臺灣之福。
(作者爲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