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賴政府跳脫泥淖的第三條路(鄭明德)

高雄市長陳其邁。(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在年初就已失去國會多數席次,但新政府似乎未提前做足因應策略,導致520後就此進入朝野對抗僵局;行政院長卓榮泰雖擅於辯論,卻未見化解困局的決心,導致賴政府才起步,就落入覆議、釋憲的泥淖。如今,檢調啓動偵辦鄭文燦涉及的案件,雖必然引來黨內鬥爭的解讀,但對一般民衆而言,不會不樂見政府打詐、掃黑、肅貪,確實有助重拾民衆對民進黨的信賴。

在國會改革法案釋憲、鄭文燦案的紛擾之中,有個訊息值得各界細讀。日前,媒體公佈一份未來政治領袖的聲望調查,高市長陳其邁位居「縣市長組」第一,且大幅領先綠、藍地方諸侯,他的崛起歷程,確實值得當前政治人物參考。

早在陳水扁執政時,陳其邁就是被培養的接班人選,當年他與馬永成一同翻譯英國首相布萊爾著作,引進「第三條路線」概念,倡議臺灣應走出藍綠統獨之外的第三條道路。從結果而論,這項倡議明顯失敗,因爲直到今天藍綠統獨依然烏雲罩頂。

爾後,陳其邁歷經副閣揆的風光,也走過高雄市長失利的落魄,無論政局如何變遷,當年他揭櫫的「第三條路線」,直到今天依然可從他在高雄的施政看見端倪,無論各界如何評判他的市政,他不偏向某一端,揉合各方主義的作風,顯已讓他在頭角崢嶸的百里侯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臺灣有太多人也喊過類似的新中間路線,這項主張其實一點也不新,甚至有些老派,只是能做到者卻又幾稀。

以目前的賴政府而論,雖然已主政近2個月,但主旋律卻卡在立法院的朝野對決,戰場甚至還擴展至憲法法庭。但是以「第三條路線」的思維來看,在朝野國會席次未變的基礎上,提完覆議再提釋憲的正面作用是什麼?卓院長該思考的是:當朝小野大不變,該如何在議案上進行某種程度的退讓,光有衝突卻無妥協,何來進步?賴卓體制若無法有此施政之道,坐看無止盡的對抗,政局混亂的結果就是民調遭遇危機。

近日鄭文燦因案遭聲押、千萬交保,更是讓黨內氣氛異常詭異。當前賴政府執政不順,或許會期待藉此方式在黨內立威,加強領導氣勢,但當賴清德以總統身分,喊出不分黨派,不問何人,只要涉及非法都應查辦,對民衆而言,無疑是對社會不公不義現象積累甚久的不滿有了出口,無論政治圈要如何解讀這起事件,打貪查弊絕對符合社會主流期待。換言之,這或許是賴政府跳脫政治泥淖的第三條路。

(作者爲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