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賴清德必須展現的兩岸格局(洪奇昌)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當選,與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召開國際記者會。曾薏蘋攝
2024年臺灣總統大選備受國際社會矚目,選舉結果1月13日出爐,當選人賴清德應向全體國人傳達領導國家的意志與宣示,他對兩岸議題的立場與發言,更是東亞地緣政治的焦點。如何展現出未來國家領導人的戰略格局與高度,更是國內外媒體關切的重點。
回顧總統們令人印象深刻的勝選演說,歐巴馬總統宣示「改變(Change)」決心,引用美國二戰宣傳口號:「是的,我們能做到!(Yes, We Can Do It!)」拜登總統強調團結的意志,「停止把對手當成敵人看待。我們不是敵人,我們都是美國人。」蔡英文總統則展現態度,「下達第一個命令,謙卑、謙卑、再謙卑」,表示:「我的國民,沒有一個人必須爲他們的認同道歉。」
無論是哪位候選人贏得這場三方鼎立的選戰,都應認知選舉並非個人的勝負,而應歸功於臺灣人民的勝利。選舉結果最後是賴清德幸運當選總統,可知道的是,民進黨政府確定無法取得全面執政,而是面臨「朝小野大」、「分立政府」的情勢。賴清德必須包容並感謝藍白陣營可敬的候選人與支持者,並向參與這場選舉的全體國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及謝意。在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下、實踐了民主制度,也需以更謙卑的姿態反省,懇請全國民衆放下選舉激情,重新凝聚改革共識,共建和諧團結的社會。
在兩岸關係上,賴清德必須審慎地在第一時間以善意、低調、正向的暖流來增加破冰的機會。朝鮮半島韓國總統尹錫悅2022年參選時,以「戰略清晰」的反中政策主張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勝選後演說則一改強硬姿態,強調「本於相互尊重的原則發展韓國與中國關係」。此善意言詞獲得了中共領導人的理解與認同,習近平主席親致賀電並與尹錫悅進行長達25分鐘的通話,相互表達努力發展兩國關係的共識。
中韓關係雖與兩岸關係不同,但賴清德可參酌尹錫悅的發言態度,朝三個方面來向北京政府呼籲:首先,賴清德的總統任期(2024~2032年)將與習近平總書記第3、第4任期(2022~2032年)完全重疊,二位領袖已無法迴避和對方打交道的現實。臺灣選舉結果展現2300萬人的共識-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即是中華民國政府與北京當局對話的基礎。賴清德政府將依民意並遵循蔡總統「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的主張,儘速展開兩岸對話,重新建構相互的理解,以避免對日趨緊張的兩岸情勢做出誤判。
第二,賴清德政府應強調兩岸可以相向而行。藉由維繫穩定的和平,創造兩岸互惠共榮的未來。在美中戰略對抗及貿易戰下,臺灣經貿發展策略必須以去風險和多元化爲目標進行佈局,並非尋求與中國脫鉤,而是互惠的、相互依存的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訪美時說:「中美關係的大門一旦打開,就不會再被關上。」此話在兩岸關係,尤其在經貿關係上更是如此。賴清德可再次呼籲:基於對等尊嚴與不變的善意,更爲了兩岸人民的福祉,兩岸交流的大門永遠是打開的,更期待北京能理解臺灣社會的現況、相互剋制,擱置高敏感性的政治議題,進而找出可操作性的交流議題,進行社會對話和融合。
第三,賴清德可再次指出,區域和平的穩定,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期待,也是兩岸領導人應承擔的責任。帶領美國終結冷戰的雷根總統曾說:「和平並不是沒有衝突,而是能夠以和平方式應對衝突。」期待兩岸領導人能秉持相互理解、併發揮沉着、穩定的戰略定力,開啓對話往來,化解對立衝突,爲維繫和平做出積極貢獻。
雷根總統與蘇聯戈巴契夫總書記飛彈談判時的名言:「相信,但要確認。(Trust, but verify)」這句發揮破冰作用的俄羅斯諺語,是雷根總統傳遞出的友好訊號,戈巴契夫也以談判誠意迴應,共同迎來和平。筆者衷心期盼,賴清德的勝選演說,能總結競選時期選舉語言所造成的政治的分岐、主動傳遞善意的橄欖枝,更期待能得到北京善性的理解與迴應。
和平是兩岸最高的戰略價值,誠如蔡英文總統所說的「和平是唯一的選擇」;吾人應該謹記「和平無價、戰爭無贏家。」
(作者爲前海基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