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雞蛋愈缺 官位愈穩(朱真楷)

陳吉仲是雞蛋愈缺、官位愈穩;臺灣更缺的是政務官爲政策負責的民主精神,終而製造出一羣尸位素餐的三流政務官。(資料照,蔡雯如攝)

臺灣鬧蛋荒,鬧了一整年。詭異的是,臺灣號稱有民主政治,到了近年卻不講究責任政治;別國的官員出包是下臺一鞠躬,我們的陳吉仲卻是雞蛋愈缺、官位愈穩;民怨愈大,各式巧立名目的補助預算就愈多。或許,比起缺蛋,臺灣更缺的是政務官爲政策負責的民主精神,終而製造出一羣尸位素餐的三流政務官。

「責任政治」是民主政治得以運作的基本原則。當決策者提出的政策出了問題,或本身能力不足而損及公衆利益,就必須道歉改進,甚或扛責下臺,以期透過這隻無形的制裁之手,逼掌握權力的人上緊發條。不幸的是,這套機制顯然已經被民進黨丟到垃圾桶。

以陳吉仲爲例,出生自農畜產業家庭、參與過520農民運動的他,對於農業行政事務,相信自有一定程度的見解與主張。然而,他擔任農委會主委以來,面對臺灣輸往對岸前3名的水果鳳梨、蓮霧、釋迦,接連遭大陸禁止進口;石斑魚、白帶魚、竹莢魚等通路也一個個被消失,他卻只拿得出兩個辦法,一是要國軍弟兄吞下去,二是利用愛國心進行情緒勒索,要老百姓替他的政策失靈埋單。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被視爲1450創始人的陳吉仲,可能是靠着「網路專業」深得層峰的心而穩坐如山;但身爲農漁民的大家長,明明無力解決農產運銷困境,卻始終未見行政體系啓動汰除機制懲前毖後,其結果就是助長他自認享有犯錯不必負責的特權,因而更加空居職位而無所作爲。

回過頭來看,面對積年累月未解的蛋荒,陳吉仲春天時把原因推給禽流感,夏天說天氣太熱,秋天稱是受到食品加工業者旺季影響,到了冬天又改口日夜溫差大,導致雞蛋產能減少。一年四季,各有理由;千錯萬錯,都不是他的錯。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責難,陳吉仲最新的解套辦法,是準備砸40億補助改建禽舍。問題是,針對改善飼養管理的議題,其實農委會早在2016年就有所謂的「農業生產力4.0先導計劃」,2019年還升級成「智慧農業科技研究計劃」,喊到現在已近7年,爲何2016年就已是農委會副主委的陳吉仲,等到此刻才說要編預算執行?

更甚者,攤開監察院的調查報告,2019年臺灣蛋價也一度飆高,當時農委會歸咎於2018年水災折損蛋種雞造成,但監委調查後直指農委會放任雞蛋短缺及價格持續攀升半年以上,因而提出糾正。爲何時至今日,情況依舊?這顯然已非後知後覺,而是麻木到不知不覺。

幾年前還是臺灣農村經濟學會理事長的陳吉仲,爲何提不出有效的調控辦法?關鍵真是農委會沒能力?還是主事者太過「靠勢」,才壓根沒把老百姓的苦當作一回事?

陳吉仲在整個政府體制的包庇下,犯了錯可以不必認錯、不用負責,還能編織各種理由詭辯卸責,掩耳盜鈴、文過飾非,註定一錯再錯。因此,假若蔡政府有心解決蛋荒,當務之急,無疑是先把「責任政治」從垃圾桶找回來吧。(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