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國民黨要視自己是臺灣的歷史資產(林谷芳)

國民黨。(資料照,陳信翰攝)

解嚴之後的臺灣,重新梳理歷史,國民黨成了喪家之犬,被批評得一無是處,在這種氛圍下,國民黨自己也作了自我否定,再加上民進黨執政之後的清算,如今,國民黨存在的正當性在許多人眼中,已近乎一無所有。

坦白說,如果民進黨的執政能清廉有效,民進黨的定位不是如此臺獨,國民黨幾乎已無翻身的機會。但儘管民進黨如此,國民黨能否翻身,也仍在未定之天,畢竟,一個自我否定的政黨又如何讓人民重新擁抱。以此,真要談國民黨的再生,在現實的選舉外,根柢的,還得認清自己的歷史價值。

歷史上,國民黨當然犯過許多錯,否則大好江山不會淪喪,而國民黨在臺灣之受人批判,的確也因於一些客觀的事實。但說國民黨如此不堪,論據是否充足?也須打個問號。在這裡,有時是以部分事實作爲全部事實,有時是「以今日之是論昨日之非」,更多時候,甚且還有打落水狗的趨勢。正如此,在清算多年後,也應該讓一些客觀事實裸露。

客觀事實,須來自對民國史的再次觀照。國民黨肇建民國,終結了2千年的帝制,就這一點,近代史就該有它不移的地位。國民黨抗日戰爭時是執政黨,你不能偏頗地不將領導抗日的主戰場歸諸於它;而即便退守臺灣,也有2百萬左右的人隨之而來,這些人,不乏了不得的博學碩儒,不乏富而好禮的商家,不乏具有批判意識的知識分子,不能就以一句「殘兵敗部」來形容他們。許多民進黨人一提起大陸撤退時的外省人,就說「粗陋無文」,其實也是一種片面的印象。

大陸失敗,土改是個重要原因,有鑑於此,國民黨來臺推行了一系列的土改政策,從「公地放領」、「三七五減租」,到「耕者有其田」,使許多佃農能見天日,這種溫和而徹底的土改,放在歷史,也值得大書特書。

因爲「退此一步,即無死所」,國民黨最少在主觀心態上想勵精圖治,客觀上一些政策也厚植了臺灣的經濟實力,你不能將這些只歸功於臺灣的民間力量或臺灣人民素質的優秀。

這種種,都是國民黨可以成爲正面價值存在的依據。當然,歷史上它犯了一些錯,這些錯有些緣於權力的腐化,有些緣於觀念的偏狹,以正義之名行不公之事,讓無辜者受累。但在批判國民黨的錯誤時,不同的時空背景也應被客觀地考量。舉例來說,白色恐怖牽連無辜者,國民黨當然須負百分之百的責任,但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絕大多數,靈位卻已被供在北京的八寶山,他們是共黨的潛伏者。當然,以現在的人權觀念,寧可錯放一百,也不能誤殺一個,但在當時的環境下,執政者固然不能爲錯殺無辜而有遁詞,可兩軍交戰的客觀態勢也須考量,否則,如今臺灣又安在哉!

所以說,臺灣能走到今天,你就不能只用一種偏頗的邏輯來概括:臺灣在萬惡的國民黨統治下,卻取得了歷史上少有的成就。這是說不通的。我們只能說,國民黨有它的歷史侷限,而這些侷限被反對人士打破,於是,整個臺灣乃更可能走向較好的未來。

正因時興的歷史邏輯其實並不符合邏輯,所以國民黨還如此否定自己,真是件奇怪的事。更何況兩岸今天的局勢,基本就是國共內戰的結果,作爲內戰中的兩造之一,國民黨在代表臺灣上,仍有它一定的不可取代性,有國民黨,臺灣在兩岸間就可能取得更大的發言權。

總之,無論是對臺灣現況的反撥,或未來兩岸間的互動,重新論述國民黨是臺灣的歷史資產而非負債,正是個關鍵,而這,不能求諸於他人,能做者,就在國民黨自身。

(作者爲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