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房價續飆 重創年輕族羣(朱雲鵬)

鳥瞰臺北市區。(中時資料照)

全臺灣的房價繼續瘋狂上漲,臺北市、新北市和新竹市尤其如此,都達到前所未見的高峰。在這種情況之下,所有尚未買房但有成家計劃的年輕族羣,都面臨未來房價是否會繼續上漲的恐懼;前一陣子在高價時已經買房的年輕人,則成爲高房貸支出、必須縮減其他家庭開銷的受害者。不論是那一種,都面臨很大的痛苦。

根據信義房屋公佈的(中古屋)平均價格資料,臺北市到今年第二季平均交易單價達到一坪61萬多,創歷史新高;新北市則達到一坪近41萬,在第一季創下歷史新高;這還包含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預售屋及新成屋的價格就更高了,事實上扣除虛坪後臺北市房價比美國紐約市還高。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臺的房價負擔能力統計資料,臺北市的房價相對於薪資要15.5年不吃不喝纔買得起;新北市則要12.3年不吃不喝纔買得起。

今年第二季國內的情勢發生了兩個重大變化,一是「3+11破口事件」導致臺灣出現顯著疫情,確診及死亡驟增,政府發佈三級警戒,許多營業場所被迫關閉,失去收入,放無薪價人數升高。二是政府推出房地合一稅2.0版,理論上在7月1日生效前會有一波法人出脫手上餘屋的「逃命潮」。但這兩件事都沒有對房價的趨勢發生撼動效果,房價繼續飆漲。

還沒有房子的年輕人怎麼辦?很多人想起2016年蔡政府競選時曾經許諾要蓋20萬戶社會住宅;眼看着進度嚴重落後,後來又改口說20萬當中包含12萬戶直接興建的社會住宅以及8萬戶包租代管。但根據最新的統計資料,在任期剩下不到3年的情況下,社會住宅包含興建中及已發包未開工的只有4.6萬戶,另外包租代管累計媒合2萬餘戶,可見距離承諾非常遙遠,幾乎註定跳票。

就算社會住宅都拿出來了,真能解決年輕人的居住問題嗎?有資格申請社會住宅的人,所得不能高於政府公告之基本生活費的固定倍數,且居住年限爲3年,得延長一次,只有特殊條件的中低收入等弱勢戶才能延到12年。對於想要結婚成家的年輕族羣而言,這是一個居住問題的解決方案嗎?如果住在社會住宅3到6年間房價繼續飆漲,那回過頭來該如何看待這過去的3-6年?

就業主力地區的房價相對於薪資偏高,是一個居住正義的人權問題。目前看來政府沒有任何有效解決方案,只能請各位年輕朋友好自爲之。這波房價上升的因素,如同過去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過去數十年來的情況皆然,就是利率降低。始作俑者是美國:新冠疫情的來臨,在美國造成經濟衰退,經過權責機構定義,期間只有2個月;爲了這2個月的衰退,美國的中央銀行,把利率(重貼現率)降到0,且無限制的購買債券。美國利率偏低,臺灣依樣畫葫蘆,這是今天房價問題的由來。

一直到今天爲止,美國央行依舊在債券市場每個月收購800億美元的公債以及400億美元的房地產抵押債券;迫使利率絕對不能上升。美國房價也在飆漲。目前美國房價指數已經超過2007年房地產價格崩盤前的最高點的27%;近期《經濟學人》雜誌特別報導了美國無家可歸者;發現從疫情到現在,無家可歸,必須住在帳篷、汽車或戶外的美國人快速增加,而該雜誌說,除了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房價飆高和租金上漲。

由於股價和房價的大幅上漲,疫情之後美國的貧富差距比以前更嚴重。臺灣的貧富差距也在擴大當中,主計處最近公佈去年前1/5所得最高家庭可支配所得,佔最低1/5者的倍數,上升到6.15倍,是8年來的最高峰。但是大家不要忘記,美國的房價所得比,比臺灣的高房價區低太多,他們即使房價上漲,百姓的負擔比率依舊遠低於臺灣。我們的年輕族羣拿臺灣的薪水,面對比美國還貴的房價,未來真不知如何自處;主管機關能否拿出有效作法來救救他們?(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