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德艦東來 有何目的(劉必榮)

德國布蘭登堡級巡防艦「巴伐利亞號」(Frigate Bayern)2日從德北威廉港的海軍基地啓程,前往印太地區。這是德國近20年來首次派軍艦到亞洲,並計劃穿越南海,加入西方國家在這一地區擴展軍事存在的行列。(摘自德國海軍官網)

8月2日德國巡防艦巴伐利亞號從北海出發,開始爲期6個月的印太航程,回程時並將穿越南海。這是德國軍艦自2002年後首度進到南海,讓南海在中、美、英、法之外又多了德艦,一下子變得更熱鬧了起來。德艦東來究竟是什麼目的?

官方說法,這是在執行去年9月德國公佈的《印太戰略指導原則》。這項原則強調,今後數十年德國的繁榮和地緣政治影響力,完全取決於和印太國家的交往,所以德國要強化與印太國家,尤其是東協的國際合作架構。該原則也列出和印太國家的合作項目,除了美國最想聽的,強化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與航行自由外,更提出了氣候變遷、海洋污染、文化與科學交流、經貿關係等項目,並強調德國應讓夥伴關係多樣化,避免過度依賴一國。德國國防部也強調,此行的目的是要和印太國家保持對話。

但是歐洲的評論指出,德國是在美、英、法等國的壓力下,爲了重建美歐關係,讓盟國高興,這纔派艦東來。更有德國的評論指出,德艦東來完全是國防部長卡倫鮑爾的意思。卡倫鮑爾因名字太長,德國人簡稱其爲AKK。AKK原是梅克爾選定的接班人,被視爲小梅克爾,但能力不足,接班接不下來,當了基民黨主席後又辭去,專任國防部長。她自2019年出任防長以來,就一直推動德艦入南海,但梅克爾反對,認爲德國與中國經貿關係密切,不希望在南海挑釁中國。

不過梅克爾的總理任期在9月大選後就將結束,她對中國的鴿派態度逐漸爲鷹派聲浪壓過。加上美國拜登總統上臺後,呼籲歐洲盟國歸隊,AKK在國內又強力呼應,勢不可擋。梅克爾唯一能做的,變成只能在德艦東行的行程中加上緩和機制。所以柏林表示,德艦此番入南海,不會侵犯各國12海浬的領海,並在出發前臨時加上一個訪問上海的行程,強調德國與中國友好。

西方評論指出,這是典型德國兩面討好的含糊外交,在梅克爾時代用的尤其頻繁。當碰到兩難之局,德國最常用的就是隱藏自己真正的想法。可是北京這次卻不想讓德國矇混過關。8月3日,北京表示德艦要訪問上海,必須先澄清此次東來的目的。中國大陸沒有說同意或不同意,她只是在等德國的反應。

德國的學者對中國這次不能接受含糊也感到驚訝。他們指出,德艦若先到上海之後才過南海,中國大可宣傳那是取得中國允許才進去的,可見南海是中國的。這在國際宣傳上是可以加分的,爲什麼中國不這樣做?比較可能的解釋是德艦東來,途經澳洲、關島、日本、南韓、越南、新加坡,等真的要進上海、下南海時,德國新政府可能已經出來了。中國大陸是想以此測試新政府對中國的態度。

法國人的解釋則是,中國對歐盟政策變了,現在是逼着歐盟國家必須在合作、敵對、競爭之間做一選擇。但是外交的藝術精妙之處就在含糊的空間之中,如果中國外交真的走向如此黑白分明,看起來過癮,但卻少了很多緩衝的潤滑劑,對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往未必有利。

現在就看德艦最後到得了或到不了上海,以及下個月出現新政府後,德國端出什麼與梅克爾不同的中國政策了。

(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