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避同擴異 兩岸難和平(李建榮)
迴應賴520演說 陸國臺辦:對於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決不容忍、決不姑息。圖爲大陸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陳斌華。(藍孝威攝)
賴清德總統520演說後不到四個小時,大陸國臺辦發言人就代表大陸方面定性賴總統是「臺獨工作者」,原本賴政府在籌組國安團隊人事時,聲稱由鄭文燦接任海基會董事長及邱垂正接任大陸委員會主委的人事安排是個善意。但是賴的一席演說進一步擴大並固化蔡英文前總統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及把臺灣一詞視爲國家稱號,顯然北京方面已將此論述視爲「惡意」,兩岸關係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僅難以突破官方對話,賴政府在外交、軍事、兩岸事務層面恐將陷入更艱難的境地。
自1949年後,由於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澎金馬,在地球上就出現「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國號與代表各自統治區域的實權政府。但是兩岸當時的領導人蔣中正及毛澤東都主張是一箇中國的代表,因此聯合國中,中國常任理事國的席次爭奪甚久,最後塵埃落定,臺北退出北京進入。
兩岸長期在各個領域的零和鬥爭,終於在李登輝總統任內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大陸委員會及海基會,大陸在黨的中臺辦後也成立國臺辦處理對臺事務,因此兩岸之間的事務並非由外交部管轄,而分由陸委會與國臺辦對口處理,這就說明兩岸關係並非兩國關係。 馬英九總統時代,陸委會主委與國臺辦主任之間,甚至能互訪,建立熱線。最後升高到2015年11月在新加坡的馬習會。回首兩岸關係始終並非兩國關係,而是特殊的兩岸關係。就像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在國共平臺高層會晤時對大陸領導人提出,兩岸的直航要推動時,這個航線的定位並非國際航線也非國內航線,就稱是兩岸航線,解決了彼此的堅持,這是兩岸政府智慧的妥協產物,有利於兩岸人民。
當蔡英文與賴清德兩任總統承先啓後,在李登輝提出特殊兩國論後,要擴大兩國互不隸屬的論述,刻意忽視兩岸政府所依據的憲法,就是主張一箇中國的領土範疇,即使兩個政府的治權不及於對方,但是各自從憲法來說,主權只有一個。
尤其這次賴清德的演說還搬出「國籍」來強化兩國互不隸屬的論述。但是他卻忘了一個現存的事實,兩岸的人民進入對方的管轄區域,入海關看的是「臺胞證」與「入臺證」,而非代表國家的「護照」,這就可說明兩岸之間的海關確有默契不承認護照,而用上述兩種證件,作爲準許入境的妥協與權宜。
因此兩岸之間過去曾有的良性互動、對話接觸與處理爭議,靠的是「求同存異」精神,雙方的憲法追求的是國家的統一,但統一由誰做主,誰代表中國,這些複雜的政治難題就先擺一邊,這就是海基會與海協會能有20幾個協議簽署的關鍵。
而今新上任的賴總統既宣示要追求兩岸和平、經濟繁榮,卻避開了兩岸該有的「同處」,反而擴大政治難題的「異處」,「避同擴異」這條道路執意走下去,兩岸豈能和解,爭端擴大,信任遠離,敵意增加,爭取陸客來臺觀光與陸生來臺就學,以解觀光旅遊界與私立大專院校的燃眉之急,就會如同菜籃挑水一場空,和平的兩岸關係,難矣!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