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2050淨零碳排大謊言(彭蕙仙)

圖爲雲林縣全民畜牧場興建的「沼氣發電設施」。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發會日前公佈了「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宣示將打造零碳能源且不會缺電。看到這個路徑圖,企業界恐怕得做好出走的準備了,因爲按照這個路徑,臺灣不但電力肯定不夠,而且去碳也無法達標;眼看歐盟2023年就要開始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俗稱碳關稅),臺灣企業因整體電力部門不夠綠,出口到歐洲一定會被加徵CBAM,加重經營成本。

國發會所公佈的淨零碳排路徑圖,有三大特點:

一、現在還不知道是什麼碗糕的,先畫個大餅。國發會的報告說「2030年之後,新的能源技術『就』可以協助再生能源發展佔比進一步提高。」活像國發會已經可以確知未來有什麼新的能源技術一定可以讓臺灣降低碳排似的。

問題是,現在各國已經在發展、使用的科技,臺灣都還無法有足夠的把握,政府竟把淨零寄希望於所謂的「未來科技」,國發會知道新技術是什麼、何時能夠開發成功、何時能夠發展爲具效益的商業模式嗎?八字都還沒有一撇就敢堂而皇之列爲實現2050淨零的手段,簡直荒唐。

二、乾坤大挪移別國的減碳技術進程,例如發展氫能和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根據國發會的規畫,2050氫能佔比爲9~12%、火力發電則要全面搭配CCUS技術,佔20~27%。

氫能確實是全球成功邁向淨零碳排的關鍵,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的規畫,若要實現淨零碳排,2050年氫能佔整體能源比例應達13%,因此各國積極制定氫能發展策略,並投入大量資金。日本在2017年發佈《氫能基本戰略》,並預計在2050年將氫能及相關燃料發電在總髮電量的佔比提高爲10%;美國在2019年發表《氫能經濟發展路線報告》,2050年佔比爲14%;歐盟在2020年公佈氫能戰略,2050年佔比爲14%;中國大陸2019年發表《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2050年佔比爲10%。

相形之下,對燃料電池與氫能產業根本就還沒有完整願景與國家戰略的蔡政府,竟敢在報告中提到氫能佔比,而且較已有明確規畫的日本和大陸都還要高,口氣真不小。

至於CCUS同樣是天方夜譚。難道國發會不知道,臺電原本計劃2025年以CCUS封存二氧化碳100萬噸,卻因居民抗爭而無法執行嗎?何況CCUS貴得要命,臺灣哪來的本錢把佔比拉到國發會所規畫的20%以上?

三、已經知道做不到的,還繼續加碼。根據國發會的規畫,2030年我國風力及太陽光電的裝置容量要達到40GW,但目前還不到9GW,進度大幅落後;經濟部長王美花早已表明2025年綠電目標會跳票,但國發會的路徑規畫2050年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比重要提升至60~70%,裝置容量要達到80~135GW,這怎麼可能做到?就算力拚達標好了,這需要多少土地?

裝置17GW的地面型太陽能約需土地2.5萬公頃,幾乎相當於一個臺北市;儘管能源局共盤點出3.17萬公頃土地,可供裝置光電,但其中與農業、生態相關的土地佔比達52.7%,在全球糧食短缺的趨勢下,且臺灣糧食自給率僅31.7%,蔡政府竟把大量農地挪去種電,一點糧食風險的意識都沒有,實在太可怕了。

國發會的「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儘管有漂亮的表格、美麗的辭藻,卻是敷衍內行、呼攏外行,一言以蔽之,就是「騙」。經歷綠能跳票後,民進黨談起2050已沒有當初談2025的底氣,所以用一堆廢話掩蓋做不到的心虛,但這樣的能源路徑卻要主導臺灣未來30年的電力政策,除了「不知死活」,沒有更好的形容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