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博物館生死晝夜特展 震撼心靈又重生療愈

世界宗教博物館即日起推出「生死晝夜」特展。(圖/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與其畏懼死亡,不如瞭解生與死後,積極正向的活着!」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自即日起推出「生死晝夜:於死亡中前行」特展,藉由震撼心靈的展場佈置,結合酷炫科技與多媒材巧思,在知識與沈浸式體驗中想像生與死,不僅是一趟穿越死亡的旅途,更在陰霾中帶來新生與治癒自我的契機,讓人獲得重生的療愈,燃起生命的希望。

生命教育展系列篇章 討論死亡議題

世界宗教博物館致力生命教育超過20年,從世界各宗教的生死觀出發,讓人回到自身與心靈,並透過系列特展,帶領觀衆進入生命階段的各個篇章。延續往年「樂齡天團-老而彌堅的熱力」、「愛與勇氣的冒險之旅」、「神隊友巴士『愛戀婚姻』線—世界愛神請帶隊」等,涵蓋老年、出生與成長、壯年等不同人生階段的展覽,今年推出的「生死晝夜」正是生命中關於「結束」的篇章。

值此疫情與戰爭改變許多人生命的時刻,跟隨前人腳步,透過一場未知的旅程,想像死後世界的種種可能,如果生命的結束是另一場探索旅程的開始,那麼迎接我們的會是什麼?展場中無數提問,讓觀衆自我省思、找到人生方向,傳遞生命教育的價值、各宗教的大愛與良善。

「生死晝夜」特展營造劇場式的特殊氛圍。(圖/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死亡非禁忌 期望帶給社會正能量

「知乎晝夜,則了生死。」館長馬幼娟表示,這次特展從館藏出發,展區呈現不同宗教的死後世界觀,宗教信仰在死亡及死後這個階段,提出各式各樣的想像和解釋。以她信仰伊斯蘭教爲例,說明身爲穆斯林要遵守的規範。她認爲,人之所以畏懼死亡,並不單是害怕,更是因爲心裡有着對重要的人來不及說出口的話語,或是對意外、未知世界的忐忑不安,藉着探索死亡,是給自己一次與自己和解、與愛的人和解的機會。期望以這樣的方式,擁抱對生命的遺憾,爲參觀者帶來正能量。

教育推廣組主任王乙寧解釋特展在6月21日夏至日開展的緣由,她說,夏至平均分配了一年的24個節氣,期待大家以平等看待晝夜,以平常心面對生死,用積極正面態度,不忌諱談論死亡這個議題。

特殊展場佈置 平常看待生與死

展期至明年2月5日,六大展區,包括:晝夜之河、走向未知、探索死後、內在警鐘、此刻留白、羽毛重生體驗,各有主軸與深度省思,採用鏡子、玻璃、紗幕投影、多媒體裝置、燈光、音效、光影等劇場式的氛圍營造,加上臺南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贊助重達10公噸的聚酯粒,4000根白色羽毛,數十朵石膏玫瑰,及動用逾40位志工花了3天手做的羽毛通道,創造出羽化重生及滿滿祝福的空靈感。

其中,內在警鐘展區,呈現各宗教死後世界的「審判」元素,運用單色光特效,讓部分原本看似是「無字天書」的生命大哉問,要以展場的探索燈照射才能看見,但這些提問現場並沒有給予答案,而是留下思考空間。就像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在《生死晝夜》一書中提及的「開悟就是了解生命,並知道自己的人生該怎麼做、該做什麼。」這一刻,彷彿聽見心中所鳴響的警鐘。

別具創意的場景,絕對能滿足時下自拍的流行趨勢;思考並寫下自己的墓誌銘,自我檢視與期許生命意義,發人深省;綠療區的5盆不同地區植物,感受綠色植物生命的力量。由於有五感體驗過程,提醒參觀者進入正式展區需脫鞋、穿襪。

讀墨(Readmoo)電子書執行長龐文真也在臉書推薦,以互動多媒體解釋死亡在各宗教間的異同,而觀展者在歷經一場「死亡」之旅後,如何重生、自由,值得到館體驗一場從出生到死亡之間的各宗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