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買買買” 消法條例對消費問題有了新規定
隨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新消費業態不斷涌現,消費者權益保護也面臨着新的問題。大數據殺熟、自動續費、強制搭售等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共受理投訴1740.3萬件。
作爲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第一部配套行政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7月1日起正式施行。
針對近年來在傳統消費領域與平臺經濟領域出現的新問題,如刷好評產業鏈、不公平格式條款、預付式消費侵權、大數據“殺熟”、自動續費、直播帶貨、過度收集消費者信息等,《條例》均予以精準迴應。
加大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
1994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深刻影響了市場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爲一部家喻戶曉的法律。2013年,消法進行了第二次修訂。條例作爲消法施行30年來首次出臺的配套行政法規,在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柳軍指出,2013年第二次修訂以來,隨着我國新型消費的蓬勃發展,一些新的問題也不可避免地相伴而生。同時,傳統消費也有一些老大難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爲了增強消法的可操作性,有效迴應社會關切,市場監管總局配合司法部起草出臺了條例。
中國消費者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條例》針對一些熱點、焦點、痛點問題,都做出針對性規定,推出解決辦法。
據瞭解,條例共7章53條,主要規定了以下內容:一是細化和補充經營者義務相關規定。二是完善網絡消費相關規定。三是強化預付式消費經營者義務。四是規範消費索賠行爲。五是明確政府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職責。
此外,條例明確了消費者協會履職要求,細化了消費爭議解決相關規定,對違法行爲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以“霸王條款”問題爲例,2022年,中國消費者協會調查顯示,近九成的消費者遇到過霸王條款;2023年,全國12315平臺接收相關訴求24.1萬件,是2021年的3.3倍。《條例》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消費者的責任或者限制消費者依法變更或者解除合同、選擇訴訟或者仲裁解決消費爭議、選擇其他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等權利。
針對大數據殺熟,柳軍指出,“童叟無欺、真不二價”,不但是中國傳統的商業道德,也是現代市場的交易底線。如果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興趣愛好、支付能力、議價條件等進行歧視性定價,很可能損害消費公平。所以《條例》規定,經營者不得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同一商品服務在同等交易條件下設置不同的價格或者收費標準。這也是我們國家在行政法規中首次對差異化定價進行規範。
條例對消法中相對原則性的條文作出了更細化、更具體的規定。如關於預付式消費,條例明確,經營者決定停業或遷址的,應當提前30天告知消費者,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繼續履行義務或者退還未消費的預付款餘額。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對媒體表示,但要從根源上解決預付式消費的維權退費難問題,還需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以及經營主體等各方共同發力,加強協同共治。
與時俱進的特點備受關注
條例公佈後,與時俱進的特點備受關注。
如條例明確,經營者提供網絡遊戲服務,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依法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對刷單炒信、強制搭售、自動續費、直播帶貨等新問題,也作出了專門的規定。
隨着網購的日益普及,“刷單”儼然成爲一大網絡“增收產業”。當前我國線上消費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刷單炒信、好評返現、影響用戶選擇等焦點問題頻遭詬病。反向刷單、非法數據獲取等行爲也不斷干擾市場秩序。
針對刷單炒信的行爲,《條例》作出了明令禁止。一些經營者“批量點贊”“虛假種草”“虛構測評”“好評返現”“刪除差評”等行爲,損害了公平競爭和公平交易。《條例》規定,經營者不得虛構交易信息、經營數據,不得篡改、僞造、隱匿用戶評價等,防止欺騙、誤導消費者。
此外,在“強制搭售”方面,一些經營者掃碼支付強制註冊、在線訂票捆綁代金券等行爲,侵犯了消費者自主選擇權。《條例》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技術手段,強制或者變相強制消費者購買商品、接受服務。經營者通過搭配、組合等方式提供商品服務的,應當以顯著的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
當前,以優惠訂閱折扣誘導訂閱後,自動以原價續費等連環消費“陷阱”已屢見不鮮。柳軍指出,現在網站和APP的各種付費會員越來越多,有的首月優惠、次月高價,有的默認勾選、擅自扣款,還有的跳轉了五六步都沒法取消,讓消費者防不勝防。《條例》規定,相關經營者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和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日期前,分兩次以顯著的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同時還應當爲消費者提供顯著、簡便的隨時取消或者變更的選項。
近年來,七日無理由退貨已經成了我們網購的標配,但是仍然有一些商家以各種理由推託。《條例》規定,經營者不得限縮法定的無理由退貨範圍;對不適用無理由退貨的商品,應當以顯著的方式進行標註,提示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得作消費者默認同意的選項。同時,未經消費者確認,不得拒絕無理由退貨。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統計,近五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增長10.5倍,同時投訴舉報的增幅高達47.1倍,明顯高於傳統電商。鑑於網購的特殊性,實施條例明確,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明確消費爭議解決機制。發生消費爭議的,直播營銷平臺經營者應當根據消費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相關信息以及相關經營活動記錄等必要信息。
此外,條例還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強調不得利用投訴、舉報牟取不正當利益,侵害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同時,完善消費糾紛先行和解、行政調解、多元化解等機制,把更多糾紛化解在源頭、消滅在萌芽狀態。
中消協有關負責人表示,《條例》既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又支持經營者合法經營,爲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亮出更多真招實招,讓老百姓“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願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綜合自新華社天津、人民日報海外版、界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