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高水平對外開放、金融強國、數字貨幣 廖岷、丁志傑、王一鳴、黃海洲最新發聲!

財聯社5月28日訊(記者 王宏)“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刻理解金融強國要看國內維度和國際維度”、“數字貨幣的時代,把SDR(特別提款權)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做大,中國大有可爲”,這兩日舉辦的2024年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來自財政部、央行人士與專家學者齊聚分享了最新的宏觀趨勢。

廖岷: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接

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廖岷表示,中國將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不移地推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推動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接,營造透明、穩定、可持續的制度環境,真正推動自身經濟結構的調整,處理好供給與需求、投資與消費的關係,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惠及全球。

“中國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是現行國際經濟金融貿易體系的受益者,同時伴隨着自身的發展,中國始終深度參與世界銀行、IMF的改革與治理,並積極支持現有國際機構做大、做強。中國是世界銀行的第三大股東國。中國發起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並與金磚國家共同組建新開發銀行,這些新機構正按照國際的高標準運營,並與世界銀行開展多種形式融資合作,已經成爲現有國際體系有益的補充”,廖岷表示。

廖岷還指出,希望在合作理念的指引下延續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多邊主義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共同爲構建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全球治理體系,提振全球經濟增長和繁榮,促進全球減貧和發展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丁志傑:金融強國要看國內和國際維度

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主任丁志傑表示,要深刻理解建設金融強國:維度一是國內維度,金融強國不僅僅體現在金融自身能力強,還體現在金融配置資源的功能,以及爲實體經濟提供服務職能的增強,金融強國不僅有數量的標準還應該有質量的標準;維度二是國際維度,它不僅僅體現在國內,而且在國際金融領域我們應該具有較強的地位和影響力,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以及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拓展業務和參與全球金融治理。

“制度型開放在未來要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丁志傑表示,一是金融市場開放的深化,提高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便利度;二是基礎設施要實現境內外的互聯互通;三是積極參加多邊開發機構等領域治理的改革,深化與各國的雙邊金融合作,積極參加涉及境內國際經貿規則的研究制定;四是穩步推進外匯領域的改革開放,重視宏觀層面的安全穩定,逐步減少微觀領域的行政審批,不斷提升跨境融資便利化水平。

丁志傑還指出,要構築與高水平開放相匹配的監管和風險管理體系。在外匯領域,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強化逆週期調節、市場化調節外匯市場順週期行爲,維護外匯市場基本穩定和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強化外匯監管,提升監管能力。“特別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把外匯管理也納入到廣域的監管,提出了外匯監管的說法,要高壓打擊地下錢莊、跨境賭博等違法違規活動,維護外匯市場健康秩序”。

黃海洲:將SDR通過數字化方式做大中國大有可爲

“數字金融是五篇大文章的壓軸之作,從這個意義上講也是今天很多創新的出發點”,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特聘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海洲表示,發展到現在,中國在數字金融上有很多進展,已經有些非常重要的企業成長起來了,還有很多新企業、新業態成長起來。

展望未來,黃海洲表示,在今天數字貨幣的時代,可以把SDR(特別提款權)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做大,中國在這方面大有可爲。世界銀行雖然不能發行貨幣,但是可以用SDR進行貸款,從全球政策層面看,數字SDR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事。

“國內政策方面,已經成立了國家層面的大數據局,這體現了數據數字的重要性,但要落到經濟層面,尤其是金融層面,還有很多東西要做”,黃海洲還指出。

王一鳴:通脹總體緩和 利率會維持在較高水平

“通脹總體已經緩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過去30多年全球經歷了較長期的低通脹時期,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後量化寬鬆政策,是由於全球化吸收了通脹壓力,特別是金融全球化吸收了巨量流動性。

王一鳴指出,未來最大挑戰是更高的債務。疫情後全球債務水平大幅提升,全球債務總額接近GDP的250%,主要經濟體的政府債務規模迅速擴張,比如美國政府債務接近35萬億美元。

“但由於通脹的粘性,利率依然會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債務成本會持續上升”。此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面臨兩難,維持高利率,將抑制本已疲弱的經濟增長,而降低利率,又難以有效抑制通脹。解決這個問題的政策空間也在收窄。在王一鳴看來,未來通脹、債務、利率幾個變量相互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