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猛於虎,安全檢查豈能作秀?

本報特約評論員

種種形式的“安全檢查秀”,看似是新表現,實質上是缺乏擔當、作風虛浮的形式主義頑疾,根源在於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此類頑疾不禁,必然導致隱患排查整治不及時不到位,進而很可能釀成事故,損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抓安全生產,求真務實是“硬道理”,會落實、能落實是“真功夫”。安全檢查絕不能被“盆景”之美麻痹,絕不能有“避重就輕”的僥倖,絕不容許“作秀”,必須堅決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說“不”。

新華社《半月談》記者近期走訪發現,一些地方部門反覆安全檢查、抽查、督導,一些顯而易見的重大隱患雖常治但長存。有基層幹部直言,一些安全檢查名義是“四不兩直、明察暗訪”,實際上方案如何寫、線路怎麼走、點位如何選,都是提前準備好的。在點位選擇上,往往專挑安全搞得好的企業查,以確保查不出問題。

近年來,各地持續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爲主,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問題和不足。

比如,少數地方明知有的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差,但由於種種原因不敢動真碰硬,反而熱衷於打造迎檢“樣板房”,企圖一美遮百醜,無形中爲問題企業提供了監管“真空”,這不禁令人對這些地方的安全生產工作心生憂慮。又如,前不久國務院安委辦對一季度安全生產明察暗訪中查出的問題隱患進行了梳理彙總,發現未及時準確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隱患等問題依然突出,其中包括“現場執法檢查‘避重就輕’”等。

種種形式的“安全檢查秀”,看似是新表現,實質上是缺乏擔當、作風虛浮的形式主義頑疾,根源在於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此類頑疾不禁,必然導致隱患排查整治不及時不到位,進而很可能釀成事故,損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可謂害莫大焉。既往的諸多事故悲劇,屢屢暴露出安全檢查“搞形式”“走過場”等現象,令人痛心,發人深省。對此,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警惕,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

事故猛於虎,防範責任重於山。抓安全生產,求真務實是“硬道理”,會落實、能落實是“真功夫”。作爲發現安全隱患的重要利器,安全檢查絕不能被“盆景”之美麻痹,絕不能有“避重就輕”的僥倖,絕不容許“作秀”,必須堅決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說“不”。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各級行政執法部門要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認真開展安全檢查“回頭看”工作,對既往安全檢查過程中出現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問題,絕不放過一個。要以黨紀學習教育爲契機,建立健全責任倒查機制,持續糾治“安全檢查秀”,對造成不良影響或者嚴重後果的責任人,予以嚴肅執紀問責,以儆效尤。同時,加強對典型案例的通報,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提升“問責一個、警醒一片”工作成效,形成持續震懾。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要緊扣“嚴”“實”二字,完善安全檢查制度和方案,壓緊壓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以制度促規範、以規範促落實,持續提升安全檢查規範化、法治化水平。要採取“下沉式”等措施,不斷加大督導力度。此外,還需完善舉報機制,讓羣衆監督渠道、反饋制度更加暢通起來,倒逼相關部門和執法人員恪盡職守,不斷增強安全檢查效能。

眼下,全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高發頻發,安全生產責任重大。6月25日召開的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強調,要從嚴從緊從實抓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持續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並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要求,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導向性。各級各部門應當進一步樹牢底線思維和“補短板”的意識,加大安全檢查力度、頻度,督促企業單位落實主體責任,緊盯風險隱患,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守牢首都安全發展底線。

安全生產是民生大事,一絲一毫不能放鬆。各地各相關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心懷安全生產這個“國之大者”,嚴格監管執法,敢於動真碰硬,將每一次安全檢查變成監管責任及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的“推進器”,將“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化爲“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定能持續推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走深走實,有效遏制和防範各類安全事故發生,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