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六年中國球員再殺入NBA!他來自廣州隊,年薪超400萬元

崔永熙的經紀公司東籃星盟在21日凌晨宣佈,崔永熙與NBA球隊布魯克林籃網隊正式簽訂兩年雙向合同。這意味着崔永熙成爲了繼王治郅、巴特爾、姚明、易建聯、孫悅、周琦之後,第7位登陸NBA的中國球員。這也是時隔六年,中國球員再次登陸NBA!

何爲雙向合同?

崔永熙與籃網隊簽下的雙向合同,是NBA一種新的簽約方式,簽約球員既是籃網的球員也是籃網下屬的發展聯盟球隊“長島籃網”隊球員。與籃網隊簽約後,崔永熙預計大部分時間將隨發展聯盟球隊參加比賽,不過同樣有機會參加新賽季的NBA比賽。

而雙向合同球員,一個賽季最多可出戰50場常規賽,但不能出戰季後賽。

薪水方面,崔永熙簽下的兩年雙向合同,其稅前薪資爲每賽季底薪一半,2024-2025賽季爲578577美元(約408萬元人民幣),薪水分爲24期半月一期發放。在崔永熙的第一賽季,合同爲全額保障,也就是說即便被球隊裁掉,也能拿到全額薪資。

不過,雙向合同也可轉爲NBA正式合同,如果轉換完成,那麼球員薪水就將變成NBA的底薪。

崔永熙小數據

出生:2003年5月28日

出生地:廣西南寧

祖籍:廣東茂名電白

身高:1米99

體重:97公斤

臂展:2米06

父親:崔明光(被譽爲“茂名球王”)

在這個重要時刻,崔永熙接受了記者的在線採訪,談到了此次殺入NBA背後的故事。

從找機會、找差距開始,

他是如何留在NBA的?

圖源:東籃星盟

簽約後,心情“沒什麼變化”

拿到這份來自籃網的合同後,崔永熙坦言,自己“心情沒什麼變化”。“可能是官宣出來(簽約消息)後,感覺心裡就比較踏實。”崔永熙說。

上個賽季在廣州龍獅,崔永熙也逐漸實現進步。他代表龍獅場均出場34.8分鐘,能貢獻15.7分和6個籃板。而就在上賽季的CBA聯賽結束後,崔永熙立即報名參加了今年的NBA選秀大會,並赴美國進行特訓。雖然遺憾落選、但他仍未放棄努力;此後,小崔與波特蘭開拓者隊簽下了一份訓練營合同,隨開拓者隊參加了NBA夏季聯賽,表現獲得業內肯定。

小崔的努力也打動了籃網隊——今年夏天,他第一支試訓的球隊就是籃網,在籃網的試訓期間,他對於自己的表現也算滿意。但當時,雙方還沒有就合同一事溝通過。

“和籃網方面,在夏季聯賽時還偶遇了幾次,我們也沒有說過合同相關的事宜,見了面實際上也就打了打招呼,就熟人一樣嘛。”崔永熙回憶。特訓期間,崔永熙由於拉傷回國休養,他在國內實際上是在等待開拓者方面的消息,但讓他有些意外的是,“沒想到等來了來自籃網的消息,就作了一些取捨(決定加入籃網)。”

崔永熙心態很好,他坦言,今年夏天的一切努力,就是從“找機會、找差距”的出發點開始的。“既然想去參加選秀,就是出來和他們(高水平球員)找差距、打一打、提升自己的。”崔永熙說:“沒有說爲了一定要有個選秀的結果……今年出來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在夏季聯賽這個平臺上打一打、試一試,有所提升,能有機會進入聯盟是最好的。”

說實話,即便是已經拿到了合同,小崔還是表示此前“心裡沒底”:“(拿合同)是心裡沒有底的。首先和球隊上層、教練溝通……你試訓表現得好、夏季聯賽也得有好的表現,以及在隊內能夠發揮什麼作用。讓各方面都滿意,纔是能夠拿到合同的關鍵。”

全力提升自己,

“現在不是考慮錢的年齡”

崔永熙職業生涯的第一份合同,是和廣州龍獅簽下的A1類合同,如果他留在CBA打完這個賽季,就將迎來續約——毫無疑問,留在國內的話,以他的表現,他的生涯第二份合同將幾乎肯定將大幅提升。但崔永熙認爲,和賺錢相比,他更願意尋求“漲球”的機會。

“我是沒想這麼多。我覺得能夠在這個平臺(NBA)打球已經是比較好的事情了,我自己沒有往錢方面想。”崔永熙說:“我現在這個年紀,應該是不太考慮錢的年紀。”

家人的支持對於小崔來說,也非常重要。“我從十一歲、十二歲開始,就已經離家出去打球了,可能一年也就回家一兩次。我的家人很支持我走出去,雖然他們也會擔心。”

對於在球隊的定位和任務,小崔已經作好了規劃。“這次最大的收穫,是我之前沒有很多打NBA級別比賽的經驗。”崔永熙解釋:“現在已經算是全面‘小球時代’,一人需要肩負好幾個位置的工作。比賽的節奏很快,你得在場上給自己找好定位,年輕球員要防守好,不能和球隊前五的球員搶球權;其次球隊‘老大’突破進去,給你傳球,你得進,不然以後他們都不會信任你了。”

圖源:新華社

小崔希望全面提升自己,而他認爲這對自己的籃球生涯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崔永熙這樣回答了“自己進入NBA對於中國籃球的意義”這個問題:

能夠得到NBA球隊簽約,對於我個人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但要問能夠對於中國籃球有多少促進作用?其實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希望更多和我同齡的球員,能夠和我一樣,在NBA出現更多‘中國力量’……如果這樣,國家隊裡每個人的經驗和能力就會更加全面,這樣對於中國籃球的幫助纔是更大的。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