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補貼要花多少錢?補貼10萬,人們也不願意生嗎?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建立生育補貼制度。
到目前爲止,已有多個地方政府出臺了生育補貼(也稱爲“育兒補貼”)政策,但補貼金額普遍太少。此外,大多數地方出臺的生育補貼政策,只補貼二孩和三孩,不補貼一孩,也不補貼四孩。我認爲,所有孩次(包括一孩和四孩以上)都應該納入生育補貼的範圍。
到目前爲止,也有一些專家提出了關於生育補貼的具體方案,其中,樑建章和黃文政近日合寫的文章《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最新文件是一個里程碑》提出如下建議:“針對當下補貼力度,我們建議給每個一孩每月補貼一千元,給每個二孩每月補貼兩千元,加上社保和所得稅減半,給每個三孩及以上的孩子每月補貼三千元,加上社保和所得稅全免。地方政府在此基礎上加碼以補償不同地區的生活和收入水平的差異。如果從0歲補貼到18歲,上述生育補貼預計需要佔GDP的2%-5%。未來投入力度隨生育狀態變化作進一步調整。”
按照樑建章和黃文政的生育補貼方案(以下簡稱“樑黃方案”),財政每年要花多少錢?每個孩子累計可以獲得的補貼金額是多少?下面我就來進行粗略的估算。
每個一孩每月補貼1000元,每個二孩每月補貼2000元,每個三孩及以上的孩子每月補貼3000元,由於在正常情況下,每年出生人口中,一孩最多,二孩次之,三孩及以上孩次又少於一孩和二孩,所以我按每個孩子每月平均補貼1500元計算,相當於每個孩子每年補貼1.8萬元。
如果平均每年出生人口1000萬人,18年(補貼到18歲)共有1.8億人(暫且不考慮18歲之前的死亡率),每年補貼金額=1.8億人✕1.8萬元=3.24萬億,佔2023年GDP(126萬億)的2.57%。
如果平均每年出生人口1500萬人,18年(補貼到18歲)共有2.7億人,每年補貼金額=2.7億人✕1.8萬元=4.86萬億,佔2023年GDP的3.86%。
需要說明的是,在現實情況下,每年的出生人口和GDP都是變動的,每年獲得生育補貼的人數也是變動的,所以,按照樑黃方案,生育補貼預計需要佔GDP的2%-5%,只是一個粗略的估算。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是:生育補貼是隻補貼某一時間以後出生的人口(比如2024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人口),還是同時也補貼存量人口(即已出生的未滿18歲的人口)?在實施生育補貼初期,前者與後者的補貼支出相差很大。
下面估算每個孩子累計可以獲得的補貼金額:
按照樑黃方案補貼到18歲,那麼平均每個孩子18年累計補貼金額=1.8萬元✕18=32.4萬元。
分孩次來看:
每個一孩每月補貼1000元,相當於每年補貼1.2萬元,18年累計補貼金額=1.2萬元✕18=21.6萬元。
每個二孩每月補貼2000元,相當於每年補貼2.4萬元,18年累計補貼金額=2.4萬元✕18=43.2萬元。
每個三孩及以上的孩子每月補貼3000元,相當於每年補貼3.6萬元,18年累計補貼金額=3.6萬元✕18=64.8萬元。
那麼,補貼生育能不能有效地提高生育率呢?這要看補貼的金額有多高。從歐洲國家的情況來看,北歐國家的生育補貼金額普遍高於南歐國家,因此,北歐國家的生育率也普遍高於南歐國家。
有人說:“補貼10萬,人們也不願意生。”也有人說:“補貼50萬,人們也不願意生”。這些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我認爲,這些說法既有道理,也沒有道理。有道理,是因爲無論是補貼10萬還是50萬,都是有一部分人願意生,也有一部分人不願意生。一般來說,補貼金額越高,願意生的人也越多。比方說,假設下面的情況:
補貼10萬,有5%的人願意多生一個孩子;
補貼20萬,有10%的人願意多生一個孩子;
補貼30萬,有15%的人願意多生一個孩子;
補貼40萬,有20%的人願意多生一個孩子;
補貼50萬,有25%的人願意多生一個孩子……
當然,上面的比例數據只是假設,實際比例需要具體調查才能確定。無論補貼金額是多少,生育補貼從來不指望會有100%的人都願意生孩子,只要有一部分人因爲生育補貼而願意多生孩子,就是有效果的。本文所說的“多生”,是與沒有生育補貼的情況相比較而言。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生育補貼沒能提升人們的生育意願,也不能作爲反對生育補貼的理由。原因是,出臺生育補貼政策,並不僅僅是爲了提升生育率,同時也是國家對孩子的父母養育未來納稅者的付出所做的補償。現代社會的稅收制度和社會養老制度,實際上是多生孩子的家庭補貼了不生孩子的家庭。在社會養老制度下,父母是養育孩子的付出者,但孩子長大後支撐的是整個社會養老體系,受益者是全社會。因此,在社會養老的情況下,國家財政分擔家庭的一部分育兒成本,這是公平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