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當道 促稻蝦鱉共生模式
「稻蝦鱉」生態體系。(記者吳泓勳攝)
崇尚天然,業者打造「稻蝦鱉」共生的生態循環環境。(記者吳泓勳攝)
大陸精緻養殖擡頭,加上崇明發展生態島的目標,如今更注重生態平衡下的共生養殖。推展「稻-蝦-鱉」共生模式的上海崇明區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副會長、上海沐雨生態農業公司總經理沈竑表示,透過水稻田形成天然環境,如今以中華鱉(甲魚)爲最大主力,比起過去單種水稻每畝產出約3000元(人民幣,下同),如今每畝綜合產出可達2萬元。
而這種養殖方式也帶動島上養殖戶共同合作。沈竑表示,目前整體種植面積約1600畝,更有約100多位農民一起參與稻作種植,有些是單純出租土地,有些是一起加入到整個養殖體系。
整個生態系如何建立?沈竑說明,稻田裡面有小龍蝦、甲魚、螃蟹、黃鱔、牛蛙等生物,80%是水稻田,20%是溝渠,雖然最初主營是水稻,但後來透過水稻田形成天然環境,放入蟹苗、魚跟小龍蝦苗,來吃水中浮游生物與部分於稻米有害的害蟲,讓水稻形成天然無農藥環境;甲魚又能以蝦蟹作爲餌料,形成「稻-蝦-鱉」共生體系的循環食物鏈。
而透過「稻-蝦-鱉」共生系統養殖,由於生態系下吃的都是天然食材,像甲魚能把小龍蝦、蟹苗的營養都吃進去,所以沈竑養殖甲魚3年後,如今平均每畝約能產出100只。
他認爲,快速生長的甲魚沒有什麼市場價值,相較於市面的大量養殖、一斤幾十元的甲魚來說,有時間的積澱自然不同,目前他養殖的甲魚銷售給會員1斤價格爲180元、水稻每斤爲18元,都比市價平均來的高,但也有越來越多消費者接受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