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券在握》沒輸,就是贏得急躁了些
昨晚去看了新片《勝券在握》的點映,可能是之前聽到了一些該片的差評,預期有所降低,所以當我看完電影后,倒也覺得不差……只是事後回想起來,越想越感覺不得勁兒。
該片最大的招牌其實是編導劉循子墨,以及三年前他那部口碑不俗的、爲其帶來良好聲譽的首部長片《揚名立萬》,而這部《勝券在握》很大程度上用的就是同一套班底——我不得勁兒的地方就在這裡,從“卷面分”而言,《勝券在握》是有不少進步的,可整體上卻不如《揚名立萬》好看了。
作爲在萬合天宜時期之前就有關注到劉循子墨的老傢伙,我其實很樂意在大銀幕上看到那批老熟人的(子墨、柯達等等,白客、本煜如今都已經是國產片的中堅力量了)。
相比起依舊在“通俗喜劇”裡打轉的“叫獸”易小星,子墨顯然更有野心,他不僅要拍正劇,還要加入更多的鏡頭、美學、隱喻、內涵和意義。
因此,我對《勝券在握》的第一印象很不錯,以大型公司的職場爲舞臺,以躲避裁員的騙局爲主線,有爽片的架構和反轉,也有打工人吐槽和辛酸,要素齊全、態度正確,肯定是能看入眼的。
光是在場景、造型和意喻設計上,我就覺得影片要比在小空間裡玩劇本殺的《揚名立萬》高出太多,比如主角白勝老喜歡在公司角落隔着鐵豎牆和郝大哥交談,直到後面才慢慢顯示出關押的意思來,結合片尾的點題,“可怖職場如同監牢”的暗喻非常到位。
又比如奧創司董事會的會議室風格,那燈光、那佈局,那一羣高高在上又冷漠無情的高管,都不用角色說詞兒,就已經把戲的情緒交代了大半。
特別是劇情開始反轉後,作爲公司“剔骨刀”的張見也成了棄子,高管們眼見公司股票大漲,立刻隨王總轉變了對泡泡工廠的態度,以及王總不擇手段、不計因果的超務實作風,無論是看單純的戲劇衝突,還是看對現實大廠的諷刺批判,都算得上入木三分。
可惜,《勝券在握》在電影語言上的進步,並不能進一步提升影片的可看性,這主要還得歸咎於它的缺陷,處在了更加關鍵的位置——簡單來說,塞得過滿、拍得生硬。
我不介意影片把AI設計相關的內容做得太簡陋、太兒戲,畢竟只是電影裡的一個道具,還可以理解爲反諷,我也不反感影片加入了偏多的煽情和理想化的職場童話,既然只是一部電影,讓觀衆情緒上舒服一下也算件善事……
可要是把那麼多東西全塞在一塊兒,卻讓影片變得不好看了,那就別怪有人挑刺了。
影片的故事主線很清晰,奧創司的11號員工白勝爲了避免裁員想出一計,假裝自己擁有先進的AI技術,結果在上層鬥爭的影響下玩大了,不僅沒被炒,還得到了在公司內部組建團隊創業的機會,所有支線和暗線,也都圍繞着這個局展開。
可事實上,你會發現這些故事線與人物線組合在一起並不協調和自然:白勝自己的歷史背景還能接受,周望高的部分就飄得有些遠了,泡泡工廠開動起來後,有好幾段處理得好像真在創業,還弄了一堆大廠積弊進去——裝得像沒關係,可無論風格還是基調,都與主線相去甚遠,那感覺就不對了。
最直接的表現是,鄧超飾演的白勝,在影片中的幾個段落裡像是好幾個不同的人,這顯然不是表演的主責。
說穿了,之前《揚名立萬》雖然拍得相對簡單,但勝在有一個不錯的劇本,主創們能在這個小而巧的本子上深耕細作,才能讓子墨有一個較高、較好的起點。
而到了《勝券在握》,舞臺更大了,內容更多了,想說的東西更復雜了,原本在劇作上的不足也暴露出來了,這可不是些許進步就能彌補或扯平的。
當然,總得來說,這部電影是可以一看的,我仍然願意給一個比較保守的推薦(對了,片尾字幕結束後還有個彩蛋,是一段品質不錯的鬼畜,這可是個加分項,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