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論壇/勤業眾信副董虞成全:四關鍵實現健康臺灣

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董事長虞成全。 記者林澔一/攝影

全球生醫產業面臨地緣政治、獲利壓力及永續管理等挑戰,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董事長暨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虞成全建議,企業應把握強化韌性與管理、活用併購與合作、優化科技與體驗、提升ESG發展等四大關鍵,並以人爲本當出發點,以實現真正的「健康臺灣」。

經濟日報昨(6)日舉辦「2024生技論壇-健康臺灣 生技新契機」,虞成全以「在變局中創造機會:生醫產業的成長關鍵」爲題演說。

針對全球生醫產業環境趨勢,虞成全分析,地緣政治衝突持續存在,像是美國衆議院在2024年9月通過《生物安全法案》,限制美國政府與特定外國生技公司間的業務往來,不只美國,各國都希望將資源與技術留在當地,因此成爲產業供應鏈的所在地,將是產業韌性的重要關鍵。

虞成全指出,生醫企業的獲利壓力加劇,不只臺灣,其他各國均對藥品定價採取管制,統計15家藥廠,2023年大型製藥公司研發支出達1,610億美元,佔公司淨銷售額的23.4%達歷史新高,代表研發成本不斷提高,對公司負擔愈來愈重,加上專利權到期、新興技術市場競爭擴大,都會增加壓力。

虞成全說,數位科技廣泛應用下也有風險,如何確保資料及系統安全性及企業最重視的營業秘密,都是目前面臨的風險;永續管理議題,企業須做好碳排、污染物等管理,才能降低相關支出。

至於在大趨勢下,企業應把握哪些成長關鍵?虞成全建議,生醫企業應透過外包專業服務,打造韌性供應鏈,以加速產品與服務上市速度,如同半導體產業,生醫產業生態系也形成成熟的水平分工模式。

面對大環境不確定性,虞成全說,生醫企業可活用併購與合作,由大廠引領的生技醫療領域整合從2023年開始增溫,共有254起併購交易案,總交易金額爲2,098億美元,超越2022年的1,435億美元,前十大併購案平均交易金額超過40億美元。

而AI應用持續擴大,虞成全說,2023年AI生醫應用市場規模爲17.3億美元,至2030年將達到36.1億美元,且AI應用可帶來諸多好處,像是加速藥物發現、縮短藥物開發時程等。

虞成全進一步提醒,企業應關注ESG發展,別認爲ESG報告做不好只罰錢,未來影響金額都要揭露在財報上,若有所隱匿,要回到證券交易法,造成損害更可能有相關刑責,不可不慎。

虞成全強調,生醫產業將是臺灣資本市場未來發展重點,截至2024年9月25日統計,臺灣上市上櫃興櫃生技公司市值達1.8兆元、家數達227家,生技醫療類股成爲櫃買市場市值第二大產業,佔比12%。

虞成全指出,強化公司韌性管理是一大關鍵,會計師事務所能協助企業,透過大量時間研究,給予合作建議並創造公司價值,透過AI應用做好ESG準備,且出發點「以人爲本」,才能帶來真正的「健康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