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圓夢太空 恆友匯《下半年指引》中國商業航天萬億新藍海
10月30日黎明破曉之前,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如果說神舟飛船“航班化”僅僅是航天“國家隊”強勁實力的展現,那麼民營商業航天蓬勃發展的態勢則是整個中國航天市場騰飛的基石。中國航天工業質量協會預計,2024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超2.3萬億元。另據科技諮詢機構泰伯智庫預測,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到2.8萬億元。
恆友匯《2024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及資產配置策略指引》(簡稱:《下半年指引》)中也表示,在政策支持下,我國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將進一步加快,在產業發展規模擴大、質量提升的過程中,帶來更多投資機遇。
新興力量“挑戰”太空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國人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九號”,中國航天事業經歷了從無人飛船到載人航天飛行,從建立空間實驗室到構建空間站的跨越。在此期間,接力棒一代代傳承,“90後”航天人已經開始承擔起重要的責任,成爲航天事業的中堅力量。
神舟十九號飛行乘組仍採取“老帶新”模式,由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組成,由蔡旭哲擔任指令長。其中,蔡旭哲執行過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而宋令東和王浩澤均爲“90後”,都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
按計劃,神舟十九號飛行乘組將在空間站駐留6個月左右,計劃於明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東風着陸場。期間,飛行乘組將重點圍繞規劃中的“太空格物”主題,覆蓋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航天醫學、航天新技術等領域,開展微重力條件下生長蛋白晶體的結構解析、軟物質非平衡動力學等86項空間科學研究與技術試驗。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首次將果蠅帶上太空展開實驗,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果蠅是一種重要的模式生物,體型較小,身長只有3-4毫米。生命週期短,繁殖速度快,能夠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後代,染色體數目較少,便於進行遺傳學實驗。二、果蠅的許多基因與人類基因具有相似性,其研究可以獲得對人類遺傳疾病的認識,爲研究人類自身在太空的適應性奠定基礎。
除了承擔重要的科學實驗任務之外,神舟十九還將爲未來的載人登月積累經驗,提供數據支持。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介紹,錨定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的目標,工程全線正在全面推進各項研製建設工作。
隨着“90後”航天人開始挑大樑,民營商業航天企業作爲航天市場的新興力量也逐步走到舞臺中央。2023年,我國商業運載火箭的發射頻次與成功率均實現顯著提升,全年共完成13次發射任務,相較2022年的5次發射,同比增長率高達160%。
商業航天駛入發展快車道 前景無限
商業航天作爲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已經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並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得益於政策支持,全國各地紛紛制定規劃並啓動一系列重大項目,以加速產業佈局的優化和完善。
隨着SpaceX等國際巨頭的崛起,我國商業航天產業也迎來了春天。從衛星互聯網到太空旅遊,商業航天的應用場景將不斷拓展。近期公佈的一攬子增量政策中對商業航天等科技創新密集產業的支持無疑將爲這個行業注入強心劑,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
放眼全球,商業航天產業潛在的科技、經濟和社會價值不可估量,全球各國爭相入局。如今商業航天已成大國競爭的新戰場,科技創新的新舞臺和產業發展的新賽道。恆友匯《下半年指引》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由傳統增長動力向新興增長動力轉變的關鍵時期,科技創新是增長模式轉變的主要推動力。
經過近10年發展,我國商業航天發展迅速,商業發射的數量也在快速攀升。《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顯示,2023年我國共實施了67次航天發射,其中有26次商業發射,發射成功率達96%;共研製發射120顆商業衛星,佔全年研製發射衛星數量的54%。
從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技術的突破,到中國版“星鏈”項目正式啓航,民營商業航天正呈現出發展潛力巨大、市場規模廣闊、增長勢頭迅猛的特點,而這又會帶來了無限的投資機遇。
作爲一家成立了10年的專業股權投資機構,坤元資產高級合夥人表示多年來一直看好民營商業航天領域,並將其作爲重點投資方向。藍箭航天、星河動力、天兵科技、東方空間、長光衛星、凌空天行和星際榮耀等在內的多家坤元資產的FOF生態圈企業,在中國商業航天市場中已佔據重要的地位。
恆友匯《下半年指引》表示,一些軍民融合性質明顯的產業,如商用航天、碳纖維材料等領域,均有着不錯的發展潛力和投資機會。此外,相關領域設有一定的准入門檻,確定性較高,適合長期投資,規避經濟發展的週期性波動。
商業航天迎風啓,揚帆太空新藍海。展望未來,太空經濟的新藍海時代已然來臨,正在加速奔跑的民營商業航天,將爲我國航天事業注入新的活力,並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爲人類發展貢獻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