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麓城外國語小學:在玉米地裡享受“勞趣”

“水燒開啦,可以轉中小火了。”深圳市麓城外國語小學四(2)班的宋藝萱和美食組的其他同學,正在攤位前忙碌地蒸着玉米。玉米的香氣在空氣中蔓延,很多學生循着香味而來,期待着即將出爐的蒸玉米。

近日,麓城外國語小學舉辦了一場特別的豐收節,慶祝他們種植的玉米喜獲豐收。這是學校跨學科勞動實踐活動的一次集中展示。近年來,麓城外國語小學堅持以勞動學科爲出發點,融合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們在體驗勞動的樂趣和價值的基礎上,瞭解種植的基本常識,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

“學校的菜地在六月底迎來了‘土地空置期’,我們綜合分析氣候條件和實際操作效果,決定種植甜玉米、糯玉米和紫玉米。”學校勞動科組長朱慧徵表示,從六月到十月,麓城外國語小學四至五年級的學生參與了從選農作物到收穫的種植全過程,開啓了一場以玉米爲主題的探究之旅。

學生們成立不同的種植小組,前期通過土地檢測儀器瞭解土壤成分,並及時補充所缺營養。在校期間,他們定期照料農作物,還積極諮詢專家意見,用補苗和回土的方法讓玉米更均勻和飽滿地生長。“我們的種子在種植的第三天基本上都發芽了,在八月初已經長到了1.5米。總體來說,我們的玉米長勢一直都比較好。”在提及玉米生長情況時,朱慧徵難掩喜悅與驕傲。

在種植的過程中,玉米遇到了不少“威脅”。面對難題與挑戰,學生們紛紛化身“小小科學家”,自發研究除草和除蟲工具,成功幫助玉米化險爲夷。學生們在放假回來後發現玉米地生出很多雜草,於是開啓了“除草大作戰”。他們積極查閱資料並反覆實踐,自主研發出自動灌溉機、自動除草機等勞動工具,解決了假期無人值守的農作物管理問題。

“我們在表面穿了幾個小孔,且底部放了油的瓶子裡放上一盞燈,製作成捕蟲器。玉米螟被燈光吸引進入瓶內就會被電擊,接着落入油中,最後因爲皮膚沾滿了油無法呼吸而死。”作爲捕蟲組的一員,四(6)班的學生王楚琳和小組成員一起製作出燈光捕蟲器,成功解決了因人工難以抓捕玉米螟而造成的蟲害問題。在“轉危爲安”的實踐中,學生們不僅體會到了食物的來之不易,也提高了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們會在種植的各個環節提出問題,與學生們一起現場思考並解決問題。“你們看,我把玉米掰開,每一個截面的玉米粒數量基本都是偶數。”校內的玉米地上,數學教師舉着被掰成兩半的玉米,向學生們介紹玉米和數學相關的有趣特性。

在種植階段,數學教師會讓學生們思考區域內玉米種植的密度,語文教師會指導學生撰寫玉米觀察作文,將課堂內容與勞動實踐“打通”。在收穫階段,美術教師還會和學生們一起製作玉米繪本,把觀察日記凝練成繪本故事,總結種植的全過程。

“在勞動實踐活動中,老師不僅僅是指導者,更是將教學內容與勞動實踐緊密結合的實踐者。”在麓城外國語小學校長鄔麗萍看來,跨學科的教學方式,能將教學巧妙地融合進勞動實踐中,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盾 通訊員 廖若昀 吳金櫻 )

作者:廖若昀 吳金櫻 劉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