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洋產業取得階段性成效 海上登乘廊橋將首次亮相海博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歐雪 深圳報道

海博會作爲國家級海洋經濟展會,自2019年移師深圳以來已成功舉辦四屆。

10月24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新聞發佈會現場獲悉,今年的海博會延續往年“開放合作,共贏共享”主題,計劃於10月31日-11月2日舉辦,包括展覽、論壇、配套活動三方面內容。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產耀東向記者表示,相較往年,今年海博會有三大創新:深度聚焦產業生態鏈;精準定位細分領域;全面拓展論壇板塊;特別謀劃極地科普平臺。

深圳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成嶂旻表示,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和深圳國際海洋周是深圳市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

海上登乘廊橋等將首次亮相

在細分領域方面,今年海博會重點策劃深海採礦及高端海工裝備展區,海洋智能感知展區,消費級船艇及裝備展區等多個專業展區,以應用場景爲切口,系統展示各細分領域產學研用等環節。

此外,今年海博會特邀“中國極地考察40週年成就展”南下深圳,展現我國40年冰路征程。

“海博會已成功舉辦四屆,有效促進了海洋領域的國際經貿交流合作。”成嶂旻稱。

成嶂旻告訴記者,本屆海博會更加註重展會實效,結合海洋領域成就展示和海洋經貿活動,探索搭建企業技術交流、貿易洽談平臺,把脈行業研發和投資方向。

其中,展會將進一步聚焦深海採礦、海洋能源(含油氣開採與新能源)、海洋智能感知、無人船、水下機器人、消費級船艇及裝備等細分領域,突出海洋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場景,銜接上下游產業鏈。

記者獲悉,本屆展覽總面積9.5萬平方米,其中場館內展覽面積4.5萬平方米,將集中呈現海洋專業細分領域的新應用、新場景、新技術和新產品;場館外展覽面積約5萬平方米,將在深圳機場碼頭舉辦“國際休閒船艇展”,展品覆蓋船艇設備及配件、船艇服務和水上運動等。

在展商數量方面,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喻春向記者介紹,今年吸引來自國內外400多家海洋領域重點企業、機構和組織報名參展,包括招商局、中海油、中交建、中集、亨通、西門子、康士伯、海克斯康等涉海龍頭企業等。

值得注意的是,海上登乘廊橋等科技產品將首次亮相海博會。

此外,還有“藍鯨1號”“維京龍號”“海葵一號”等深遠海巨無霸,太湖之星、新海鱘、津安1等海上基建頂樑柱,以及各種深海作業機器人、無人船艇、水上飛機、動力衝浪板、水下滑翔器、潛水推進器等海洋高端裝備將紛紛亮相。

深圳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作爲本屆海博會的主辦城市,深圳近年來在海洋經濟領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數據顯示,2022年,深圳海洋生產總值3128.55億元,同比增長3.9%,佔GDP比重達9.7%。海洋生產總值增速、佔GDP比重等兩個指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記者瞭解到,此前國務院批覆了《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深圳“現代海洋城市”的嶄新定位,提出加強陸海協同、保護濱海生態資源、培育海洋科研集羣。

在去年,深圳出臺了《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2023-2035年)》,明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的“深圳方案”;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培育海洋產業集羣。

並且,深圳還細化制定了《深圳市促進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強化對海洋經濟主體集聚、海洋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海洋產業創新發展、產業生態優化等方面的支持。

在2024年,深圳政府爲加強海洋經濟發展,成立了深圳市海洋發展局,負責協調推進全市海洋領域各項工作。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產耀東向記者表示,過去一年,深圳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工作全面發展、多點突破,涉海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加速落地,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從海洋經濟發展來看,國際金槍魚交易平臺正式揭牌運營,南海東部油田年產量再超2000萬噸,全球第四大集裝箱港地位持續鞏固,港口LNG接卸量穩居全國第一。

而海洋科技方面,深圳海洋大學開工建設,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正式落戶,深圳大學科研團隊破解“海水直接電解制氫”世紀難題,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範工程在深投用。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涉海項目實現重大突破,包括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小漠國際物流港、媽灣智慧港集裝箱碼頭開港運營,媽灣跨海通道盾構隧道雙向貫通。